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竞争态势及我国应对策略

0

叶智程 李鹏飞

摘 要: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典型的全球化产业。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规模快速扩张、渗透率持续提升、不同技术路线激烈竞争、市场集中度逐渐提高等特征,同时也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上游矿产资源竞争加剧、关键零部件供应受阻等情况,这些都是影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因素。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巩固和加强领先优势,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应对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全球竞争;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问题和气候变化问题不断加剧,走绿色发展道路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汽车作为消费大量能源的耐用品,汽车产业低碳绿色转型是实现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中国、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都在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以期在此重要产业竞争中抢占先机。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激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但也面临国外市场进入壁垒逐渐抬高、上游锂矿资源掌控难度加大、车载芯片等关键零部件全球化采购遇阻等重大挑战,亟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

一、全球竞争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高度全球化的产业,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规模快速扩张、渗透率持续提升、不同技术路线激烈竞争、市场集中度逐渐提高等特征。

(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Global EV Outlook 2023》,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呈现指数级增长(见图1),2022年销量已突破1000万辆。中国、欧洲和美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位居前列的国家和地区(见图2)。其中,中国位居第一,约占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58%,同比增长93.4%;欧洲是第二大市场,约占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20%;美国位居第三。

在新能源汽车的细分市场上,2022年大型轿车和SUV占据总销量的45%以上,小型车市场份额较小,即使在传统上偏好小型车辆的欧洲市场,其份额也不到总销量的20%(见图3),而小型电动汽车在美国的市场较小。在电动公交和中重型卡车领域,中国占据着主导地位,2022年销量分别为5.4万辆和5.2万辆。

(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上升

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显著提升(见图4)。从全球看,2022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13.4%,比5年前提高了11.9个百分点。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9%,提前完成了2025年的发展目标,预计2023年该项数据还会持续上升。根据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瑞典、西班牙等欧洲12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9月这些国家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达到23%左右。相比之下,美国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还不够高,2022年仅为8%左右。

(三)不同技术路线竞争激烈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新兴产品,自其诞生以来就存在多条相互竞争的技术路线。在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这两条技术路线的竞争上,目前燃料电池汽车以客车、专用车等商用车型为主,乘用车占比很低。由于燃料电池汽车市场不大,规模化生产程度比较低,在成本上尚无优势,因此市场渗透率较低。预计在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大幅下降后,燃料电池汽车的潜力将会进一步释放。在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这两条技术路线的竞争上,目前纯电动汽车处于领先地位。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22年全球72.6%的电动汽车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占比为27.4%(见图5)。

(四)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市场主体中的表现看,在主要市场上都呈现出明显向头部企业集中的态势。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相关数据显示,在中国市场上,排名前十车企的市场份额由2019年的62.9%快速提升到了2023年7月的71.5%,其中比亚迪的市场份额由2019年的10.4%提升到了2023年1-7月的34.9%,进一步拉开与其他企业的差距;在美国市场上,2022年特斯拉以50.58%的市场份额独占鳌头,其余车企市场份额相对较少(见图6);2023年上半年在德国市场上,大众以29.2%的份额占据第一(见图7)。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竞争格局中面临的新挑战

近年来,受逆全球化思潮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上游矿产资源竞争加剧、关键零部件供应受政治因素影响等情况,这些影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因素不断累积,势必给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带来新的挑战。

(一)国外市场进入壁垒不断抬高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2023年上半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半年便达到53.4万辆。由于近期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突出,对传统工业强国的核心产业利益造成一定冲击,发达国家开始对我国新能源汽车设置各种贸易投资壁垒,使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上面临的挑战加剧。2022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通胀削减法案》。该法案计划提供高达3690亿美元的补贴,以支持电动汽车、关键矿产品、清洁能源及发电设施的生产和投资,其中包含的多项税收优惠政策都必须以在北美地区生产和销售为前提条件。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比利时、英国、墨西哥等欧美国家或地区,已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增量市场,面对欧美市场进入壁垒的不断抬高,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军国际市场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二)上游锂矿资源掌控难度加大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最重要的成本组成部分,锂材料是动力电池生产的核心原料。我国不是锂矿资源储备大国,锂矿对外依存度超过70%。制造动力电池的其他两种主要金属钴矿和镍矿的对外依存度均高达90%以上。近年来,我国获取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原材料的难度在加大。一方面,美西方国家通过多边平台开展关键矿产资源外交,西方矿业巨头加大力度与我国企业竞争矿产资源。另一方面,锂矿等关键矿产资源丰富国家不断出台加强审查、投资限制、就地生产等政策,加大了我国企业对上游锂矿的掌控难度。

(三)关键零部件全球化采购受阻

半导体功率器件和车载芯片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目前,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主流半导体功率器件是碳化硅(SiC)器件。然而,目前碳化硅器件的生产主要由美国、欧洲和日本主导(见图8)。新能源汽车的车载芯片主要包括微控制单元(MCU)芯片、智能座舱SoC芯片和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芯片,分别用于实现智能车机、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的功能。MCU芯片的发展历史较长,主要控制胎压、刹车、发动机、雨刮器等汽车基础功能,中国在MCU芯片领域目前还处于追赶态势;在智能座舱SoC芯片领域,高通、华为、AMD、联发科技、英特尔等企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自动驾驶ADAS芯片是新能源车最重要的芯片,2022年全球高算力ADAS、 SoC芯片领域,英伟达的市场份额有望超过80%。目前,我国在半导体功率器件和芯片制造领域的技术与国际领先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主要依赖全球化采购。但自2018年以来,美国联合其盟友针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限制和打压政策。这些限制政策一方面限制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全球化采购,另一方面也在阻碍我国自主芯片研发的进程。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建议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巩固和加强领先优势,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应对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是坚持开放合作,主动塑造有利的外部市场环境。新能源汽车是规模效应和关联带动效应显著的战略性产业,是各国的战略必争产业。可以预见,一些国家为了保护其本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免受竞争或冲击,采取各种手段设置贸易和投资壁垒。因此,我国一方面要更加专注发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牵引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形成有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外部环境。要在促进绿色发展的框架下,加强与发达经济体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的交流,与美国、德国、日本等汽车强国开展新能源汽车标准、技术、装备和市场等方面合作。要加强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沟通与协调,制定务实合作规划,积极构建长期稳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伙伴关系。支持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与国外企业巨头开展合作,深度融入海外创新生态圈、生产供应链和销售市场网络。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合作平台的作用,支持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到市场潜力更大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设立创新中心、生产基地,逐步提升海外市场的本土化设计和生产水平。

二是把科技创新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技术攻关,在车载芯片、车用操作系统、车载智能计算平台、高效高密度驱动电机系统、高速轴承、新型电子电气架构、高精度地图与定位等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引导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吸引高端科技人才,鼓励企业加强新能源汽车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加快补齐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工艺、专用材料、关键零部件、制造装备等短板弱项。着眼未来产业技术竞争前沿,促进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跨领域合作,推动建立面向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创新平台,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发展主导权。

三是强化企业在应对全球新能源产业竞争中的主体地位。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塑造其全球竞争格局的因素,既有各国政府的力量,更有企业创新创造的动力和活力。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多种所有制企业为巩固和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贡献力量。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在关键矿产资源保障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支撑作用。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激发民营企业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活力。

四是持续增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尽管我国已建成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仍然存在一些“堵点”和“卡点”。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背景下,巩固和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要平衡好促发展和防风险的关系。以建立健全关键矿产资源“探、产、供、储、循、替”新体系为抓手,持续强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资源支撑。推动建立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生态体系,从政策上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从“单项技术”向“技术生态”转型,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自主性。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提振民间投资的长效机制研究”(19BJL06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分别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