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0

——以云南省为例

张 灿 孟明亮 王春林 张双腾 

摘 要:“双碳”目标下,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建设并完善我国绿色能源产业链值得关注。本文基于绿色能源所需的新材料产业视角,对素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称的云南省进行调查发现,其发展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所需的战略性矿产资源禀赋优异,依托丰富的铂族金属矿、磷矿、铝土矿等资源,云南正全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高附加值的绿色能源及新材料高科技产业体系。但与此同时,云南省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在顶层设计、跨行业协作机制、中低端产能、自主创新能力、关键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核心知识产权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本文从政企、地方以及技术等层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云南省乃至全国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考和启发。

关键词:绿色能源;新能源材料;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2021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印发并实施《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2021年9月30日,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云南省工业绿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发挥云南资源禀赋优势,挖掘绿色发展新引擎,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塑造绿色发展新优势,推动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深度融合,开启工业绿色发展新征程。2022年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云南省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行动计划》,提出将构建云南特色绿色产业体系、构建绿色流通贸易体系、提升城乡建设绿色化水平、健全绿色低碳生活和消费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以及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支持等六大发展方向。绿色能源新材料是支撑绿色能源发展、提高新能源系统效率、增强能量储存和转换功能的基础。在“双碳”目标下,云南省正全力构建绿色能源工业体系,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一、国内外绿色能源与绿色产业发展现状

绿色发展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但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能源,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现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一大热点。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新兴经济体都陆续推行一系列支撑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政策,力争在国际竞争中抢占一席之地(如表1所示)。具体来看,美国制定《电动汽车国家创新计划》《储能大挑战路线图草案》等一系列政策;日本出台《纳米与材料科学技术研发战略》《新经济增长战略》等规划;欧盟则把绿色能源新材料视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础,并推行《欧盟2020战略》《电池2030+》等相关政策;我国专门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等政策文件,以重塑我国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的结构和技术方式,形成开放竞合的发展生态。

云南省面积约占我国的4%,但蕴藏全国约20%的绿色新能源。其中,传统绿色能源中的水能资源居全国第二位,拥有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珠江和伊洛瓦底江等著名水系,占全国可开发量的1/4。云南风能可利用区达到4.5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1.5%,风能可开发总量近5500万千瓦。云南年均日照时间超2200小时,年接收太阳能能量相当于731亿吨标准煤,居全国第8位。另外,云南省地热资源居全国之首,全省有出露地面的天然温热泉约700处,地热资源以滇西地区腾冲一带的分布最为集中。近年来,云南加快发展绿色新能源,2021年云南绿色能源装机量突破9500万千瓦,发电量达3309.85亿千瓦时,2022年云南绿色能源装机继续大幅增长,能源工业投资增速全国领先,来自云南的绿色能源不仅为我国清洁低碳发展提供了保障,也正助推云南高质量发展。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加快实施,云南提出“打造绿色能源强省”的目标,开始不断拓展云南绿色能源相关产业发展新图景。2022年6月,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云南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2022—2024年)》《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构建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体系,以资源、能源等优势为依托,以高端化、集聚化、国际化发展为主攻方向。文件旨在实现绿色能源所需的稀贵金属材料、电池材料、稀土化工等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云南成为绿色能源所需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和新材料重要基地。根据规划,云南除了将大力发展磷酸铁锂、磷酸锰锂、磷酸锰铁锂、三元(镍钴锰)等正极材料,还将持续拓展石墨、氧化亚硅等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铜箔、铝箔以及铝塑膜、电池结构件、补锂剂等细分领域的绿色能源新材料。

二、云南绿色能源战略性矿产资源丰富

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国务院2016年11月批复通过《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将包括锂、钴、镍、稀土在内的24种矿产列入战略性矿产目录,并于2023年启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绿色能源新材料所需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方面,云南成矿条件优越,素有“有色金属王国”美誉,锗、锌、镉、铊、锶、铅等战略性矿产储量位居全国首位,丰富的锂矿、磷矿资源,可提供磷酸、磷酸一铵、硫酸、六氟磷酸锂、铜箔和铝箔等新能源电池所需的基础原材料,极大提升我国新能源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基础保障能力。以当前最热门的金属锂为例,我国是锂矿资源消耗和进口大国,锂矿资源对外依存度曾一度高达80%,2016年后虽有所下降,但仍在60%左右,而仅在云南滇中地区,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探明氧化锂资源达34万吨,整体锂矿资源预计超过500万吨,玉溪市小石桥锂矿资源自2020年起正式进入勘探阶段,云南有望打造世界级锂矿资源基地。

(一)铂族等稀贵金属矿成为特色产业之一

铂族等稀贵金属是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所需的关键矿产原料之一,并广泛应用于首饰、化工、汽车、电子以及投资等领域。云南是我国贵金属矿产资源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包括铂族金属矿资源以及其他稀贵金属矿产,其中,云南探明了14种稀贵金属矿产储量,矿床达到80处,铟、铊、镉等保有金属储量分别为4743吨、7776吨、17.95万吨,均居全国第一位;锗1112.78吨,居全国第二位;铍矿物量约3.64万吨、锆矿物量约19.46万吨、锶约357.31万吨,均居全国第四位。不过,云南铂族等稀贵金属矿产大部分为有色金属矿伴生或共生组分,且大部分尚未开发利用。目前,铂族等稀贵金属已成为云南的重要特色产业之一,陆续涌现出昆明贵金属研究所、贵研铂业、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等一批稀贵金属矿产科研机构和企业。

(二)磷矿和硅铝矿产业体系不断发展

磷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绿色能源时代,磷的应用领域不断延伸扩展,我国已于2016年将磷列入战略性非金属矿产目录。我国磷矿石储量为37亿吨,占全球磷矿石储量的5%左右,主要分布于云、贵、川、鄂、湘五省。云南磷矿资源丰富,从滇中地区向滇东北的昭通地区延伸形成优质的大型磷矿分布区域,比较著名的有昆阳磷矿、羊场磷矿等,其中,主要以滇池西岸的晋宁、安宁地区较为集中,年产量约占云南全省的90%以上。滇池周围盐矿厚度大、品位高,在60平方千米范围内已控制氯化钠远景储量130.89亿吨、芒硝62.48亿吨,是理想的盐化工基地。云南正在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和质量升级,培育巩固云南磷矿“矿产、化工一体”的协同优势,打造磷矿、黄磷、磷酸、精细磷酸盐及磷化物全产业链,构建精细磷化工产业体系。

另外,云南铝土矿资源储量巨大,除了滇中地区拥有丰富的铝土矿床和硅石矿点,滇东北的盐津、彝良和大关等地也是石英砂岩型硅石矿集中地区,仅滇东南的文山地区和滇西北的大理地区可开发的铝土矿远景储量就达4亿吨以上。云南坐拥优良的铝土矿资源,根据《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明确鼓励发展绿色铝、绿色硅全产业链,并以轻量化、智能化、高端化为发展方向,由龙头企业引领并健全产业链发展,打造绿色低碳、竞争力强的绿色铝产业集群和高端铝产业体系。目前,《云南省产业强省三年行动(2022—2024年)》提出以文山州、红河州为重点,打造国家重要的铝产业基地,建设绿色低碳、世界领先的铝产业园区,聚焦重点行业培育形成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此外,2022年,云南省发布《云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并开展新一轮找矿行动,在矿种选择上确定了既突出国家紧缺又凸显云南优势特色的31种矿产,在目标设定上既衔接了矿产资源规划要求,又体现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力争全方位构建云南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保护的发展新格局,在助推云南自然资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同时,为云南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所需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做好基础保障。

三、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云南正在实施绿色能源新材料的产业链延伸、关键技术攻关、优势企业引育、特色园区打造、服务平台建设、资源绿色开发利用六大行动,做精做细稀贵金属新材料,做大做强新能源电池材料。2021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新组建云南省绿色能源产业集团,除了带动全省绿色能源合理有序开发和能源产业转型升级,还将极大带动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体系的构建,让云南成为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一)云南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依托优良的关键性矿产资源禀赋,云南正逐步推进建设稀贵金属、新能源电池、钛基、锡基、光电子、微电子、稀土和化工等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链,宁德时代、德方纳米、湖南裕能、亿纬锂能等众多企业落户云南,也极大促进了云南绿色能源新材料多领域、多层次的产业体系构建,如表2所示。

根据地区资源禀赋差异,云南因地制宜设立不同的绿色工业园区,将战略性矿产资源从粗放原材料转化为高科技绿色能源新材料。目前,云南已规划10个重点发展区域,将充分依托资源禀赋和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布局合理的云南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例如,滇中新区作为全国第15个国家级新区,根据已有产业基础,不断延伸动力电池材料产业链,已拓展至新型化工材料、先进光电子及半导体材料等领域,力争到2024年新材料相关产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昆明高新区则重点发展稀贵金属、锗基、铟基、镓基及碳化硅半导体等新材料;曲靖经开区、玉溪高新区、蒙自经开区等也因地制宜将自身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高科技产业动能,不断构建并拓展云南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体系,如表3所示。

(二)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构建和拓展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体系需综合考虑资源、能源、环境等承载能力,还需重视新材料的生产和应用、矿产原材料的获取和利用、回收和替代等多重因素,对比国内外相对成熟的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经验,云南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以下挑战。

第一,云南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缺乏统筹规划,跨行业协作机制尚不健全,产学研用有效结合不够,与应用环节结合还不够紧密。与此同时,相关的科技计划缺乏延续性和系统性,相关的共性技术研发、基础支撑体系不健全,工程化研究较薄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政策支撑体系不到位,前沿技术研发缺乏良好的资源配置机制与持续有效投入,无法在技术源头支撑云南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的自主创新。另外,云南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行政管理有待优化,部分地区的产业管理条例更新不及时,市场准入机制未及时升级,行政审批周期长,不仅阻碍了企业创新积极性,也使得创新产品进入市场较为困难。对于风险较大的项目,云南也缺少一定的资金保障机制,面向工程化服务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和第三方服务有待完善,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云南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第二,云南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工技术及装备制造水平不高,原始创新能力有待充分培育,不同学科之间的深层交流和原创开发相对缺乏,云南部分龙头企业参与创新研发少、生产跟踪仿制多,同时普遍存在部分关键技术或核心部件受制于人等问题。因部分关键零部件、核心工艺和基础原料等仍依赖进口,高附加值的高性能科技产品还较少,整体仍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资源优势尚未有效转化为高科技产业优势。此外,云南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还没有形成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材料牌号与体系,通用基础原材料、设计规范和工艺控制等国家、地方和团体三级标准体系有待完善,还缺少符合云南绿色发展“设计—制造—评价”的行业共享数据库,省内多数地区仍处于“引进—加工生产—再引进—再加工生产”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云南对绿色能源新材料的省内布局还存在一定盲目跟风倾向,尚未有更具差异化的产业细分定位分工,重复建设可能会影响云南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第三,云南发展绿色能源新材料所需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其综合利用能力不强。矿产原材料是制备绿色能源新材料的基础,云南省矿山企业数量众多,但多数矿产资源开采成本高、选矿难度大,目前普遍存在矿产资源利用效率低、经营粗放、环境污染等问题。另外,云南省小型矿山数量偏多,除云南铜业、云南冶金、云南锡业、云天化、昆明钢铁等少数大型企业外,大部分矿山企业都是乡镇集体企业和小型企业。这些小企业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相对比较落后,资源浪费较为严重,共(伴)生组分利用率低,环保压力大,缺乏规模效益经济。同时,云南省尾矿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开发利用起步较晚,即使近几年国家和地区加大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各矿山企业循环利用固体废弃物,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这些问题制约了云南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四、对策与建议 

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已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新兴产业,云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发展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要实现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地方和企业共同努力,构建更加友好的产业生态。为此,文章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第一,从政府层面出发,应加强各部门协调推进,制定多层级的配套政策。首先,加强部门与组织领导,定期召开会议,追踪产业发展动态,完善配套政策,强化要素保障,协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研究解决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其次,组建产业和行业专家库,建议成立相关产业专家库,邀请省内外行业知名专家交流研讨绿色能源新材料的技术、产业、政策最新动态,为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前沿态势、产业分析、创新能力、区域布局、重点招商、政策设计等提供战略咨询。最后,加强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与省市区的财税、金融、投资、能源、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领域政策的协同配合,根据各地区资源禀赋,聚焦优势,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制定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综合性配套政策,引导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多层级的资源要素向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汇聚。

第二,从地方层面出发,因地制宜建设特色产业园区。依托资源禀赋,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加强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区的统筹,在防控债务风险和符合发行条件的前提下,应积极鼓励各地区依据地质矿产资源禀赋,积极申报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支持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绿色能源新材料企业做好园区供电、供气、供排水、循环改造、环保基础设施配套。另外,应同步建设绿色低碳园区,开展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按照技术装备先进、节能环保领先的标准带动当地园区产业升级转型,实现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引导作用。同时,对稀贵金属、新能源电池、钛基、光电子、微电子、锡基、稀土、化工新材料等领域的重大项目要加大土地要素保障,优化环境准入管理。

第三,从企业发展层面出发,建立梯级支持扶植体系。围绕贵金属、锡、钛、锗等云南特色矿产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专项资金等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建设一批对云南省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大企业、大项目。同时,应大力支持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市场主体发展壮大,鼓励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此外,应强化市场应用推广,强化标准制定,支持稀贵金属、新能源电池材料等领域骨干企业主导、参与、制定、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培育大中小企业共生的市场应用推广生态。与此同时,应积极响应国家支持政策,建议企业用好用足西部大开发鼓励类产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及节能专用装备、技术改造、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也应及时快速地反映到具体部门,全力解决项目建设、投产达标过程中的困难,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第四,从构建更加友好的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生态角度出发,根据技术成熟度,提供具有梯度的政策支持。支持优势企业牵头创建省级、国家级新材料创新平台,按实验室阶段、小中试阶段、产业化阶段等不同的技术成熟度,针对基础研究、科研项目、技术合作项目、科创型服务型平台、工程产业化专项计划等提供具有梯度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牵头组织科技成果的开发和优化、投产前试验或试生产服务。对省内外的高校、科研院所的转化项目,除了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还可推动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改革。同时,强化财政金融支撑作用,统筹现有政策及资金,对能源新材料的关键技术实现分级攻关及产业化,在综合开发与利用部分资源禀赋好的矿产资源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另外,还可研究设立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基金,提供新型产融结合服务,通过政府资金引导、金融资本和企业等多方参与,鼓励金融机构为新材料企业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升级、重点项目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提供新型金融服务。这不仅可以拓宽新材料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还可进一步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能源新材料实体产业聚集。与此同时,支持人才培育和引进,加强本土人才培育,引进可以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推动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争取核心科技成果在云南孵化,以企业带动人才流入,不断探索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或投资机构、人才管理单位等三方评价和支持体系,不断充实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的人才队伍。

五、结语

党的二十大为我国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新征程中,云南凭借自身的战略性矿产资源等禀赋,提出“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基地”口号,以绿色能源的高质量发展为契机,不断构建并拓展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体系,为云南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从有色金属到稀贵金属,从战略性矿产资源到新能源材料,云南的资源优势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然而,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是云南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云南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对云南绿色能源新材料所需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多层次产业体系等做一番梳理,并提出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对策与建议,以期对云南乃至我国其他地区具有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 曾俊. 云南绿色发展道路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 2022(07): 23-24. 

[2] 甘甜. 资源型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 商业观察, 2022(05): 49-56. 

[3] Wen Z, ChangBiao Z. Study on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ecoeconomic system in Yunnan province based on energy value analysis[J]. E3S Web of Conferences, 2019,79. 

[4] 宋鹏, 尚朝秋, 黄太红等. 云南省有色金属涂层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 科技中国, 2021(05): 62-65. 

[5] 綦建红, 马雯嘉, 赵雨婷等. 全球绿色能源投资网络的演化特征与节点分析[J]. 金融发展研究, 2019(04): 14-21. 

[6] 杨阳, 李燕. 从中国看世界:全球绿色发展研究40年之回溯与展望[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1,6(05): 62-69. 

[7] 李炜. 云南省矿产开发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8] 茹毅, 张明宇, 苏丹等. 云南绿色能源未来发展方向和总体设想[J]. 云南科技管理, 2019,32(04): 5-7. 

[9] 黄琳, 何亚兰, 程红等. 云南新材料产业知识产权运营提升路径研究[J]. 世界有色金属, 2022(04): 146-148. 

[10] 许旭华, 张俊敏, 郭俊华等. 构建滇中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集群[J]. 社会主义论坛, 2022(04): 39-40.

[11] Yu S, Duan H, Cheng J. An evaluation of the supply risk for China’s strategic metallic mineral resources[J]. Resources Policy, 2020(prepublish).

[12] 范振林, 李晶, 刘文敏. 战略性矿产全球配置能力研究[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0,37(04): 46-57.

[13] 强海洋, 高兵, 郭冬艳等. 碳中和背景下矿业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1,34(04): 4-11.

[14] 蒋铮. 实现云南找矿突破战略的若干思考与建议[J]. 资源与产业, 2015,17(02): 122-128.

[15] 李蓉, 曾妍, 程胜辉等. 云南铂族金属矿产分布特征及找矿方向[J]. 云南地质, 2022,41(02): 228-235.

[16] 王莹, 熊先孝, 东野脉兴等. 中国磷矿资源预测模型及找矿远景分析[J]. 中国地质, 2022,49(02): 435-454.

[17] 刘宝林, 吴耀武, 娄素华. 云南新能源综合数据多维度分析技术研究及应用[Z]. 2017.

[18] 卢映祥, 施玉北, 孙涛等. 云南关键矿产重要矿床成矿系列[J]. 地质与勘探, 2021,57(04): 693-727.

[19] 郝亚鑫. 云南积极推动绿色硅材一体化产业发展[J]. 云岭先锋, 2022(04): 2.

[20] 王跃全, 佘凯莉. 向“绿”而生,开启高质量发展新“铝”程—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绿色发展纪实[J]. 中国环境监察, 2022(Z1): 111-114.

[21] 陈甲斌, 刘超, 冯丹丹等. 矿产资源安全需要关注的六个风险问题[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2,35(01): 15-21.

[22] 张明霞. 云南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研究[J]. 江苏商论, 2017(01): 78-80.

[23] 欧阳婷婷, 杨凯. 打好“绿色能源牌” 做低碳经济引领者[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9(01): 70-71.

[24] 段江涛, 马林玉, 安华轩等. 云南新材料产业科技创新分析与对策[J]. 云南科技管理, 2018,31(02): 1-3.

[25] 李俊梅, 李娟.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云南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3,25(01): 77-83.

[26] 邹润榕. 国内重点城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经验及对东莞的启示[J]. 科技中国, 2022(10): 66-69.

[27] 赵旺成. 云南省产业升级的就业效应研究[D]. 云南财经大学, 2017.

[28] 胡云翔. 云南资源类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相关性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 2020(06): 107-108.

[29] 黄发梅, 刘振兴, 周吉红. 云南省绿色矿山建设试点中的作用和存在问题[J]. 云南地质, 2018,37(04): 515-521.

[30] 胡朝华. 探索云南地质发挥云南矿产资源优势[J]. 中国金属通报, 2019(01): 68-69.

[31] 杨洪波, 王如意, 彭民等. 我国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界定、困境与路径:文献综述[J]. 资源与产业, 2022,24(02): 10-18.

(本文作者张灿系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孟明亮系云南省地矿工程勘察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王春林系四川省第七地质大队工程师;张双腾系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工程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