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消费升级扩容的加速器

0

 沈 鹏 龚 谨 谭荔丹

 近年来,以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兴消费兴起为主要内容的新消费,在消费模式、内容、主体和理念等方面都突破了传统消费的边界,并在拓展居民消费空间、挖掘消费潜力等方面释放出巨大潜力和活力,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一、新消费助力下我国消费市场发展态势和特点

受国际经济下行压力和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的影响,消费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其作用日益凸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要求,明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这些都表明新形势下,我国更加注重消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消费领域的创新应用,这种新消费模式和业态充分展现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巨大潜力和优势。

(一)居民消费的总量规模不断增加,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近年来,受疫情影响我国消费市场承压不小,但总体上仍是稳中有进。从总量规模看,2021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为43.89万亿元,较疫情前的2019年增加了13.35%。从消费结构看,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和品质型消费转变的趋势仍在持续,2021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8%,比2020年下降0.4%;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4.2%,较2020年增加了1.6%,这些都表明居民对高品质消费的需求态势并未改变。

(二)以线上消费为代表的新消费成为加快国内消费复苏的重要支撑

疫情对居民消费习惯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颠覆,零售、教育、医疗、娱乐、旅游等领域消费的“在线化”,成为接触式消费缺口的重要补充和替代。比如,网络零售交易规模快速增长,2023年1—9月,我国网上零售额达10.8万亿元,同比增长11.6%,比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4.8个百分点,网络零售成为社零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此外,网约车、在线旅行预订、网络文学等用户规模实现较快增长,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约车、在线旅行预订、网络文学的用户规模较2022年底分别增长3492万人、3091万人、3592万人,增长率分别为8.0%、7.3%和7.3%,成为用户规模增长最快的三类应用。线上消费规模的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消费下行压力。

(三)消费新生代开始迸发出巨大的消费潜力

一是Z世代消费潜力逐步显现。随着“95后”进入职场,Z世代成为我国消费市场的生力军,他们有着个性鲜明的消费特征,对自己偏好的消费内容愿意付出更高价格,具有巨大的购买潜力;二是中老年人的新型消费需求不断被激活。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剧,中老年人群体并不满足于单纯的老有所养,在他们不断触网过程中接触到许多新的消费内容和消费模式,他们也愿意尝试并为之买单,中老年人群体呈现明显的消费升级趋势。

二、新消费助力消费升级扩容的理论机制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全产业链的深入应用,不仅对传统生产组织方式产生直接影响,更通过丰富消费方式、优化消费结构、完善消费供给、提升消费多样性和商品及服务品质,来影响消费行为和需求,进而推动消费升级扩容。

(一)以数字科技丰富消费方式,推动消费复苏

从消费主体的角度看,数字科技在消费领域的应用提高了消费者的可选择性和便利性,对消费需求的刺激作用巨大。一方面,数字科技发展使消费并不需要“在场”,而只需要在线,突破了消费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形式都能消费。比如在线购物、在线医疗、外卖送货等都是通过延伸消费者的线下消费半径来挖掘潜在需求;另一方面,金融科技的加持让移动支付无处不在,跨期消费、信用消费的接受度和普及度不断增加。比如蚂蚁花呗、抖音月付、京东白条等“先消费后付款”的新型借贷消费产品问世,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因此,数字科技通过刺激用户消费欲望,提升消费能力来助力消费市场复苏。

(二)以数字科技优化消费结构,助力消费变革

数字经济发展已经开始深刻影响居民的消费结构。一方面,促使消费者从实物型消费为主向实物和虚拟消费并重转变,数字经济下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层出不穷,直播带货、社交电商、共享经济等全面打开了客户的消费视野,以精神追求为重要内容的非物质消费,其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另一方面,新消费缩小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网络普及、电子商务和物流快递业的高速发展,使农村居民能够同样享受城市居民享受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对于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意义重大。

(三)以数字科技完善消费供给,拉动消费需求

从消费客体的角度看,数字科技发展为消费市场提供了新的产品、新的场景。一方面,随着实体产业的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数字科技在改善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等方面作用显著,柔性生产、定制化生产、C2M(反向定制)等生产模式大幅增加了消费产品的供给数量和品质;另一方面,在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催化下,消费产品的供给渠道更加多元化,消费的热点效应和示范效应更加凸显。换言之,生产者能够借助新的媒介手段不断提高供给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最大限度获得市场份额。

(四)以数字科技提升消费多样性和品质,推动消费升级

新型消费发展也使得消费者的个性特征更加突出,其行为表现得更加自由化、特色化、个性化,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产品和服务,更加注重消费的“独一无二”。一方面,数字科技为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化产品提供了工具和手段,进而有助于开拓更多的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助力消费升级;另一方面,利用数字科技能够让新一代消费群体对消费行为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产生认同感,他们喜欢不断尝试各种新鲜事物,愿意为产品的文化价值买单甚至付出溢价,而数字经济发展为我们了解和掌握新消费群体的精神需求提供了更多可能,让世界通过消费这一行为了解和认识新一代消费群体。

三、拓展消费新空间的现实路径

当前,新消费发展呈现出消费数量攀升、结构优化、消费方式多样化、市场不断下沉等特点,同时也出现了消费产品供需不匹配、消费主体客群的差距分化等问题。因此,优化数字科技助推消费升级,是新消费拉动内需的关键路径。

(一)加大消费新基建的投入力度

消费新基建是新消费发展的底座和支撑,是新消费助力消费升级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应加大传统消费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加快建设以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主导的数字化消费服务平台。比如在生产设备更新换代、物流网络升级、消费终端场景的数字化改造等方面应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对消费基础设施的需求。另一方面,应加大对农村等新基建薄弱地区的建设力度。加快农村电商发展和县域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加快提高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普及率。

(二)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对新消费需求的适配性 

拓展消费新空间的重点就是要建立适应新消费特点和产业转型的高质量供给体系,通过提供绿色、安全、健康、高效的产品服务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比如,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更加精准把握用户需求,进行千人千面的定制化设计,最终实现“比用户自己更清楚用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服务”的终极目标,在优化供需匹配中实现消费市场拓展和消费方式升级。

(三)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重塑商业模式

新消费并不是对线下消费的否定和摒弃,而是利用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对线下消费进行优化升级。比如,在零售领域的即时配送,大型电商平台能够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消费者需求,进行最优的商品仓配决策,但其前提是需要利用广泛的线下实体零售店作为依托,基于大数据分析在实体零售店实行即时配货和实时配送,从而形成线上消费和线下消费融合发展的良性生态,构建全渠道的零售供应体系。

(四)优化刺激新消费的制度设计,提高新产品新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

不同于传统消费市场发展的特点,新消费需要新的制度设计来提高其边际消费倾向。一方面,要优化收入分配制度,从制度上保障新型消费的动力来源。政府应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灵活用工方式。通过多项减税节税措施来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提高其消费能力。另一方面,要利用数字科技手段来优化刺激消费的政策实施效果。比如,采取发放数字消费券方式更能实时监测消费券核销状况和杠杆效应,并针对特殊困难群体进行定向补贴,从而提高消费刺激政策实施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再如,通过降低消费信贷利率等方式来鼓励跨期消费,进一步挖掘消费潜能。

(作者单位:水滴研究院)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