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创新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0

史美伦

香港稳坐国际金融枢纽的地位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且有意义的发展过程。在过去的几十年,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和发展,是香港和内地互相成就、创造双赢的典范,也是“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最佳案例。本文将探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在创新中崛起的过去、现在,并聚焦于其向未来发展的路径。

一、历史:一杯“啤酒”,开启国企来港上市的大时代

1993年7月15日,经过内地和香港有关部门近18个月的共同努力,香港联交所迎来了内地第一家国有企业——青岛啤酒。青岛啤酒在香港上市当天,也是香港联交所唯一一次用啤酒而不是用香槟来祝酒的敲锣上市仪式。将“H股”(也称国企股,指注册地在内地、上市地在香港的中资企业股票)作为国有企业发行股票的代表,是笔者当时提出的建议。当时内地既没有公司法,也没有证券法,H股上市是两地监管部门的一个创新性构思。没有人会想到,这一杯“啤酒”竟开启了中国内地企业来香港上市的大时代;更没有人会想到,国企上市会推动香港从一个区域性的金融市场升级为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

青岛啤酒上市后,内地众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相继到香港联交所上市融资,这一过程不仅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也提升了公司治理效能。此后,政府致力于通过利用香港上市渠道来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值得注意的是,30年前,许多国有企业拥有多个不相关的业务部门,如医院、商店、学校等,这些非主营业务部门必须从企业主体剥离,才能完成现代化企业改革并提升管理模式。在过去20多年中,许多国企经过改革后成为全球知名企业,其中有99家国有企业进入2022年《财富》世界五百强,而在这99家国有企业中,有不少是在香港上市的企业。

在这一过程中,香港金融市场得以突破性发展。H股上市之前,香港金融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上市公司也相对单一,当时的恒生指数中,主要以地产类公司股票为主。然而,国有企业的入市,极大地丰富了香港市场的结构,这一市场逐步涵盖了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国有企业在港上市后,进一步创新了市场产品,丰富了产品结构,使香港的投资吸引力得到显著提升,吸引了众多国际金融机构进驻。这些金融机构看重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而香港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成为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

2018年,香港联交所进行了上市规则的优化和改革,吸引了大量来自内地的新经济公司前往香港上市。这一举措极大地推动了香港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其面貌焕然一新。自1993年拥有477家上市公司以来,目前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公司数量增长了4倍,已经达到2596家。与此同时,港交所的总市值从3万亿港元增长到36万亿港元,增长了11倍;平均成交额从50多亿港元增长到1286亿美元,增长了26倍;内地企业的数量也由1993年的40家增长到目前的1500多家,市值占比从5%上升至77%左右,在香港股市融资总额为8.2万亿港元,占香港股市融资总额的70%。

二、现状: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持续创新之路

因为有内地企业的不断加入,香港新股市场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其融资总额在过去14年中有7年排名全球第一。30年前推出H股,让港交所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今天回顾历史,港交所创新崛起可以归结为三个主要因素,分别是国际化、创新和合作。

第一,国际化。当时推出H股在香港上市的思路分为两种:一种是国有企业完全按照香港上市公司同样的要求上市,即需要国有企业进行大幅度的上市改革;另一种则是为国有企业设置门槛较低的专门板块,以满足当时国有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因为这些企业不一定能够立即达到在香港上市的各项公司治理要求。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先生做出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他认为国有企业上市就应该“按规矩办事”,遵守国际规则,和其他上市公司一样按照香港的上市要求进行上市。这是因为,中央希望通过企业在港上市,不仅要实现融资目的,还要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促进国企现代化。当时的背景是,虽然国家层面多次提出国企改革的要求,但只有通过上市,国有企业才会为了融资而实施完全改革,才能利用好公共市场上的资金促进企业的全面升级。

第二,创新。在今天,“创新”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词汇。但在30年前,由于内地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缺乏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支撑,因此香港和内地的监管团队就创新地设计了一套必备条款和监管措施,并在香港上市条例下设定了一系列规定,以规范来港上市的国有企业,同时要求其按照这些规定和条款制定公司章程,并将其作为上市缔约的一部分。这一做法,既能够起到规范约束的作用,又不需要通过漫长的立法程序。当然,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内地也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上述这些创新性的监管措施也逐渐被完善的法律法规所替代。然而,这些创新性监管措施的应用,不仅为当时的国有企业提供了上市融资的机会,而且也为今天的市场监管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第三,合作。香港和内地监管机构及交易所之间的紧密合作,是H股上市成功的关键。当时,香港急需拓展上市资源,分享内地改革开放机遇,而内地推动国企改革上市既为了融资,也为了加快改革步伐,因此,双方都有强烈的动力来推进此事。H股上市可以说是香港金融市场连接祖国和世界的第一步。到2014年,香港和内地又联手做成一件大事,就是开通了沪深港通,这是香港金融市场连接祖国和世界的第二步。该机制开启了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新时代,不仅可以让外国人通过香港股票账户直接投资内地A股,也第一次让中国人可以坐在家里通过内地股票账户直接投资香港股票市场。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为内地和香港带来了巨大机遇,推动了内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巩固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离岸人民币枢纽的地位。

三、总结:香港金融市场的变与不变

在过去的几十年,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和发展,是香港和内地互相成就、创造双赢的典范,也是“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最佳案例。香港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祖国的发展和支持。过去这样,现在这样,将来也是这样。金融市场瞬息万变,时代不停发展,竞争对手在增多,香港资本市场在与时俱进,同时也有所坚持。

变化一,新经济成为上市主力。近年来,香港股市经历了显著的变革,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新经济成为上市主力。过去,香港股市的主要公司类型集中在传统的金融、地产领域。但从2018年香港联交所进行了一系列上市改革后,吸引了近250家新经济公司在香港上市。这些新股的融资额也占据了全部市场融资额的70%左右,显示了新经济在香港股市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比较2017年和现在香港股市的十大最活跃成交股票,即可以更好地发现这一变化。在过去,这些最活跃的股票往往来自于传统行业,但现在,新经济公司已经逐渐成为最受市场关注和追捧的对象,成为香港股市的新宠。这种趋势不仅反映了香港股市在适应全球新经济浪潮方面的敏锐度,也反映了香港市场的活力和发展潜力。

变化二,近年来市场对风险管理的需求快速增长。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发展,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其中,金融衍生品在香港发展迅速,形成日益丰富的产品生态圈。如今,香港不仅是国际资产管理中心,还扮演着国际风险管理中心的角色,这种转变在国际金融中心的综合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积极推进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和创新,香港将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水平,为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服务,这也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

变化三,互联互通机制不断优化和改革升级。迄今为止,以沪深港通为代表的互联互通机制已经运行了八年,该机制的产品范围日益丰富,交易便利性不断提升,交易活跃度也逐渐增加。沪深港通也成为国际投资者进入内地股票市场的主要渠道,外资在内地股票市场的持股比例中,70%以上是通过该渠道实现的。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积极推动互联互通机制的发展,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投资机会,促进了国际资本的流动和市场的繁荣。沪深港通的成功实施,不仅增强了香港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也提高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影响力。

虽然香港国际金融市场有以上这些变化,但也有所坚持。

一是香港国际化的特色没有变。香港之所以能够为国家做出特殊的贡献,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国际化程度。香港是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中最了解中国的城市。香港拥有自由的商业环境、简洁的税收制度、与国际接轨的日常机制、健全的金融基础设施和严格的法治监管,这些长期以来保持不变的因素,使得国际投资者对香港市场一贯保持信心。国际资本或基金看重香港的原因正是基于这些特点,而这也正是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过去三年面临疫情反复等诸多挑战,但香港仍与国际社会和国际金融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合作。特别是自去年以来,香港金融市场的工作人员多次出访海外,向世界展示了香港故事,同时也讲好中国故事。

二是香港始终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相较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最独特的优势就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这是“一国两制”赋予香港的独特优势。因为“一国”,香港能够拥有国家坚定的信任和支持,能够直接从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受益;因为“两制”,香港能够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留普通法系统和司法独立,从而保持其国际化特色。凭借“一国两制”这一独特优势,香港成为连接中国和世界的桥梁,也成为推进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和创新的最佳试验田。

正因为这些变与不变,香港的未来才充满希望。

四、展望:港交所如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人们常常问,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机遇在何处?如何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实际上,这些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香港需要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继续扮演连接中国和世界的重要角色。

自回归以来,香港就和祖国发展同呼吸、同命运。“十四五”规划对香港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其中包括支持香港建设八大中心。目前,香港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航空枢纽、贸易中心,未来香港要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亚太地区国际法律和争议解决服务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以及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通过建设这八大中心,香港将迈出更为重要的一步,更好地融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发展大局。这是国家对香港提出更高期望的体现,也是香港被赋予的新使命,同时意味着香港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对于香港交易所而言,可以从多个方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从而提升香港的国际竞争力。

第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创新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当前,资本支持已成为创新不可或缺的要素。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存在,使得投资风险得以通过资金和金融工具进行衡量。正是依靠资本市场的支持,创新才能够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向下一阶段。以科技创新为例,自2018年港交所上市改革以来,香港已成为全球领先的生物科技中心,孕育了许多生物科技创业家的梦想。在最近的新冠疫情暴发过程中,一些来自港交所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的疫苗和药品被广泛应用。未来,港交所将不断优化上市机会机制,为香港以及内地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融资机会。

第二,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我国对外开放进程中,资本市场开放是不可少的一环。在这方面,香港和内地联手合作的互联互通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在沪深港通的框架下,港股通交易范围逐渐扩大,首次将一些在香港上市的外国公司纳入港股通交易,大大提升了香港吸引国际公司上市的能力,同时也吸引了内地投资者,为他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投资选择。在两地监管机构的支持下,互联互通已经从沪港通延伸到深港通、债券通、ETF通,而港交所目前正在筹备的互换通将首次连接两地金融衍生品市场,并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人民币利率风险管理工具。这意味着,港交所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大发展,还包括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大发展,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到香港。

第三,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要真正成为通行的国际货币,就必须具有丰富的投融资功能、多样的风险管理工具以及更多的投资产品。香港一直是人民币国际化最前沿的阵地和试验田。除了互换通以外,港交所正积极推动其他人民币投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的发展,以进一步增加市场的吸引力。2023年,港交所计划引入双货币交易模式,这意味着在香港上市的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本地企业还是国际企业,都可以选择以港币或人民币进行交易。这将使人民币有更多的投资品可供选择,投资者也可以使用手中的人民币投资香港的资本市场和股票市场。这又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第四,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在对新业务探索过程中,香港交易所也积极开拓碳中和市场和其他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产品。当前,国家正在积极推动低碳经济转型。这一转型并非易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而这些资金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提供。去年,港交所推出全新的国际碳市场,希望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全球向碳中和转型。

在最近的全国“两会”上,国家领导人再次强调中央政府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全力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力支持香港提高国际竞争力。这是国家对香港的最大鼓励,也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未来再创辉煌的最大底气和机遇。

30年前,香港金融市场凭借国际化创新和与内地的紧密合作,迈出了连接中国和世界的第一步,迎来了今天的辉煌。30年后,香港金融市场一定会继续背靠祖国、联通世界、引领未来,走出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再创辉煌。

(作者系香港交易所董事会主席,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主席)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