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岷峰 施志晖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构成的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全球经济发展面临极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无疑会对社会经济的进步发挥主导性作用,如何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金融与科技双轮创新驱动的逻辑
(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历史背景、必要性与重要意义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关键的历史节点,即从依赖高速增长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这一转型不仅是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全球经济格局演变的必然结果。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程度日益加深,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复杂。
一是在国内层面,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尤为迫切。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依赖于规模扩张和资源消耗,但这种模式难以持续。经济增长趋于放缓、产业结构亟需升级调整、环境和资源的约束日益严峻,特别是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内外部因素共同推动我国经济向更加可持续、高效率、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强调质而非量的增长。
二是在转型过程中,铸造新质生产力成为关键。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也是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积极适应和响应。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这不仅要求我国经济发展需摒弃过度依赖传统重工业和低成本劳动力的旧模式,还要求加强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同时,这一过程还涉及金融体系的优化和改革,包括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三是铸造新质生产力的理念和实践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中国长远发展战略目标、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对于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这一过程不仅关乎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也对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产生深远影响。
铸造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也是实现国家长远发展战略和构建现代化国家的关键路径。在全球化和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这一理念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双轮驱动机制。图/李桑羽 摄
(二)新质生产力同金融和科技创新的内在联系
1. 金融与科技之间及两者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分析
在当代经济体系中,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与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血脉,不仅提供了资金流动的渠道,而且通过投资决策和资源配置,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创新则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它通过不断提供新的生产工具和方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一是金融和科技之间的关系可视为一种互动与共生关系。一方面,金融为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市场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的经济增长点。例如,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等金融工具,为初创科技公司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激活了科技创新的动力。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也反过来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发展,特别是通过金融科技的发展,实现了金融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覆盖面。
二是金融与科技之间的互动不仅限于单纯的资金支持和技术应用,还包括深层次的结构和机制创新。金融创新,如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交易和资产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科技创新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在风险评估和信用评分中的使用,也极大地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和透明度。
三是创新作为连接金融与科技的桥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不仅仅是科技成果的产出,更是一种包含新的金融产品、市场机制和管理模式在内的全过程创新。这种全方位的创新使得金融和科技能够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理解金融与科技之间以及两者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是理解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
总之,在铸造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与创新,不仅改变了经济的运行方式,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和方向。这一过程的核心在于创新,它通过不断推动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企业不仅需要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上不断突破,还应积极参与到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中。图/李桑羽 摄
2.金融和科技协同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金融和科技作为两大驱动力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金融与科技不仅分别在资源配置和创新驱动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而且它们之间的深度融合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双重动力。
一是金融在资源配置、资金供给以及投资决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金融体系能够确保资本流向最具有生产性和创新性的领域,从而促进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发展。金融不仅为企业提供必要的创业和扩张资金,而且通过风险评估和信用体系,影响着经济活动中的决策。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中,金融的这些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创新活动的可行性和持续性。
二是科技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科技的进步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够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开辟新的市场和需求。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科技的发展速度正在不断加快,广度也不断扩大,从数字化转型到人工智能应用,科技创新在各个领域中均展现出其深远的影响力。因此,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结构升级和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关键因素。
三是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双轮驱动机制。在这一机制下,金融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而且通过金融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市场效率。同时,科技创新也反过来促进金融服务的创新和发展,例如,通过金融科技增强金融的包容性和可达性。这种双轮驱动机制不仅加速了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进程,还提高了整个经济体系的效率和创新能力。
总之,金融和科技的双轮驱动对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金融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和资源配置,科技创新则为金融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和服务模式。这种双向互动关系不仅加速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还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3.构建科技、金融和经济要素的协同生态系统
在分析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想模式时,重点在于研究如何打造科技、金融与经济要素的生态系统,并探讨这一系统的内在含义及其构成内容。这种生态系统不仅是多个要素简单叠加的结果,而且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互动的整体,其中各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一是科技在这一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创新的源头角色。科技创新通过引入新的思维方式、工具和解决方案,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这包括但不限于新产品新服务、改进生产方法以及创新商业模式等。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其能够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优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二是金融作为经济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资源配置。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科技的发展,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更高效、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同时也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金融的这一作用尤为关键,因为它不仅支持了当前的经济活动,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三是经济要素在这一生态系统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经济活动不仅是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应用的场景,也是它们产生效用的基础。经济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求科技和金融不断适应创新,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并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想模式是构建一个科技、金融和经济要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生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科技创新提供新的动力和方向,金融创新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环境,而经济活动则是创新产生效用的舞台。这种生态系统的构建,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金融与科技双轮创新驱动的具体路径
(一)加强科技研发与应用
整个科技创新体系的全面升级,不仅包括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也包括加强科技开发与应用。科技创新的重心应聚焦于关键领域和前沿技术的开发,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和物联网等领域。这些技术不仅代表了当前科技发展的最前沿,也是未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推动力。
第一,从政策层面来看,政府需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以激发和保障科技创新活动的持续进行。这包括制定鼓励创新政策、提供研发资金支持,以及营造有利于科技发展的环境。政府还可通过税收优惠、补贴政策和创新基金等方式,激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科技创新。
第二,推动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也至关重要。这种合作不仅能够拓展科研的深度和广度,还能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校及科研院所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企业则更擅长科技成果转化。因此,加快产学研平台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形成科技创新链条的良性互动。
第三,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转化机制的建立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还需要相关企业的积极参与。包括但不限于建立技术转移机构、科技园区和孵化器、提供技术转化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将科技创新潜力转化为经济效益,从而有效实现科技创新的“双效”统一。
(二)促进金融创新与普惠金融发展
金融创新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一过程涉及发展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并在优化传统金融服务的同时,更加注重普惠金融的扩展和深化。具体而言,金融创新的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第一,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金融、绿色金融、众筹等新兴金融模式的探索和推广。互联网金融通过在线平台提供贷款、支付、理财等服务,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可达性。绿色金融则支持环境友好项目的融资,促进可持续发展。众筹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为小型项目和创业活动提供资金来源。这些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不仅拓宽了金融市场的边界,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第二,优化传统金融服务。提升传统银行服务效率,增强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例如,通过采用新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银行可以更有效地评估贷款风险,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同时,优化传统金融服务还包括改进支付系统、提高资本市场效率等方面。
第三,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普惠金融旨在确保金融服务覆盖社会各阶层,特别是中小企业和低收入群体。这要求金融机构设计出适合这些群体的产品和服务,同时降低服务成本和门槛。金融监管机构在这一过程中应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包括提供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措施,以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第四,加强风险控制和消费者保护。随着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发展,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在增加。因此,加强风险管理、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成为金融创新的重要考量。
(三)构建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机制
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环节,这一过程要求建立一个全面的金融科技创新体系,其涵盖政策、资金和技术等多个层面。
第一,在政策层面,政府部门要制定一系列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政策,营造推动创新的宏观环境,包括但不限于为金融科技提供税收优惠、简化审批流程、提供政策指导和监管沙箱等。政策制定应考虑在鼓励创新的同时,保障市场的稳定性和消费者权益。
第二,加强金融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这涉及公私部门对金融科技创新项目的投资,如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和政府资助的研发项目。资金支持不仅为新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提供保障,也为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第三,在技术服务方面,建立金融科技创新技术体系是推动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关键,包括为金融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技术咨询、研发平台和测试环境。通过提供技术服务支持,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能够更有效地开发和应用新技术。
第四,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之间的合作是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重要渠道。通过建立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孵化器或合作研发中心,可促进金融与科技的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这种合作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联合研发项目、技术交流、人才共享等,其目的在于将科技创新更有效地应用于金融服务中,同时也为科技企业提供实际应用场景。
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还需要考虑用户体验和市场需求。金融科技的发展应以提升用户体验为中心,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这要求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掌握市场动态,了解客户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
(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仅包括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升级,也涉及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对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对于传统产业来说,技术改造和创新升级是提高其竞争力的关键。传统产业如制造业和农业,长期依赖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生产模式。通过引入自动化、信息化等现代技术,可以提高这些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资源消耗,减轻对环境的影响。例如,智能制造和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产品附加值,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和材料的利用效率。
第二,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至关重要。这些产业包括但不限于清洁能源、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它们往往是科技创新的前沿,引领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公私部门的联合研发、创新激励政策的制定以及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都是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第三,减少对资源和环境的依赖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这要求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积极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例如,通过提高能效、使用可再生能源、推广循环利用原材料等措施,可以降低产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减轻环境压力。
(五)构建创新生态系统
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其核心在于打造一个开放、包容、高效的创新网络,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等多个参与主体的密切合作与协同。
第一,政府作为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推动者,其角色主要体现在制定和实施推动创新的政策,为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包括但不限于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制定合理的市场准入政策,以及提供税收优惠和研发补贴等。政府还需建立和完善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创新活动,同时确保创新成果能够得到有效转化,从而实现经济效益。
第二,企业在创新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作为技术创新及其成果转化的主要实践者,企业不仅需要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上不断突破,还应积极参与到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中。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能够有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高校和研究机构是创新生态系统的知识和技术源泉。他们不仅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身兼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重任。高校和研究机构应加强与企业及政府的合作,通过研究项目、人才培养和技术咨询等方式,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发展。
第三,构建创新生态系统还应强调跨领域和跨行业的合作。在当前全球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不同领域和行业间的交叉融合愈发重要。通过打破行业壁垒,促进不同领域间知识和技术的交流,可以激发更多创新灵感和可能性。
(六)强化国际合作与开放创新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国际合作和开放创新。这一过程不仅要求加强与国际创新网络的连接和融合,还需要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和金融领域的交流与协作,从而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创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第一,加强国际合作是获取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的重要渠道。随着全球化不断发展,各国间科技、知识、管理的交流越来越频繁,通过与国际伙伴的合作,可以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科技创新和管理方法。这不仅可以加速推动我国的科技进步,还能促进金融市场的成熟和完善。例如,通过国际合作项目、联合研发和学术交流等方式,可以促进技术转移和知识共享,提升我国科技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
第二,参与全球科技与金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我国企业和机构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包括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加入国际贸易和投资协议、以及与外国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等。这不仅有助于我国企业获取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还有助于提高国际社会对我国创新能力的认可和信任。
第三,开放创新还意味着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平等的市场环境。这要求为来华投资者和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和透明的市场规则。通过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引进国外技术和资本,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还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第四,促进创新资源的全球配置是实现开放创新的关键。这意味着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研发网络,利用全球范围内的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通过国际合作平台的建立,有效集聚全球创新资源,促进全球范围内的知识创造和技术进步。
总之,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需要多维度的战略布局和系统性的实施,既包括加强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促进金融创新与普惠金融发展,也包括构建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机制、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以及强化国际合作与开放创新等。这些路径共同构成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框架。
(作者陆岷峰系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施志晖系南京财经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