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季良 刘 萌 宋沁清(昆明理工大学管理经济学院)
摘 要:目前,新质生产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十分明确,同时对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也需进一步加强研究。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本文首先分析了先进制造业的演化和时代定位,针对云南先进制造业发展基础和现状,提出以新质生产力推进云南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和对策。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培育新质生产力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其中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参加云南代表团讨论时指出,要做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大文章,从主体功能定位出发,坚持因地制宜、各扬所长,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原特色农业和旅游业。
云南省在制造业发展方面有较好的基础,传统资源型产业构成制造业的底座。近年来,以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传统制造业绿色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取得成效,这些进展都为培育制造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云南省的先进制造业也存在发展基础薄弱、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不高、工业节能降碳压力大、产业数字化发展进程缓慢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云南省需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制造业全链条、全领域,增强制造业创新活力,以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突破点,向“新”而行,向“质”要效,焕“新”提“质”,改善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结构,全力推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一、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先进制造业发展定位分析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业发展,把握先进制造业发展方向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然而,由于先进制造业的概念尚未有明确的界定,现有文献多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先进制造业,如高科技产业、绿色制造、产业数字化转型,等等,缺乏对先进制造业的全面解释和时代走向的分析预测。为此,本文拟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和定位入手进行研讨,探究其概念和时代内涵,以期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先进制造业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先进制造业”是指具有先进制造技术的行业,于1992年由美国首次提出。2009年英国将其定义为运用高水平设计方法和技术生产复杂产品的行业。2011年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进一步明确,先进制造业是通过信息、自动化和计算机、软件、传感网络技术的融合创新而进行生产的制造业。从上述概念的演化可以看出,早期的“先进”主要指先进技术和先进生产方法的应用,而后才考虑到数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先进制造业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不仅仅是先进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应用,还包括绿色技术、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网络制造等先进技术和制造方法的应用。当前,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我国对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目标和定位,新质生产力理论更是强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进一步明确和丰富了先进制造业的内涵。
(二)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定位
目前,我国对先进制造业的界定没有明确的统计分类,考虑到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涵义相近,一般根据高技术产业的分类来统计。2002年,国家统计局首次颁布实施《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需要,2017年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颁布《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标准。本文以新质生产力理论为指导,以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导向,对先进制造业发展定位进行研讨,构建先进制造业发展模型。
1.制造业高端化发展。高端化指产业转型升级的高水平和先进阶段。高端化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一是从产业链延伸的角度,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是高端化的核心过程,产业链越长,产品附加值越大。目前,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也是产业链延伸的一种重要形式,旨在引导工业企业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从而大幅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角度,通过技术创新推进产业创新,催生新兴产业,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业态,这是新质生产力的目标之一。三是从新兴产业的发展来看,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眼于重大前沿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发展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如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另一方面是通过前瞻性谋划部署未来产业发展,把握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新方向,面向未来带动产业升级、开辟新赛道、塑造产业培育链条。如人工智能、氢能和储能、低空经济、生命科学等。
2.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智能化是数字化的高级阶段,数字化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作为核心驱动力,可以起到赋能机制的作用。智能化则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推动企业实现智能决策、智能生产、智能服务。
3.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工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领域。制造业绿色化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快工业结构低碳化、制造过程清洁化、资源能源利用高效化,实施节能减碳技术改造,推动工业绿色化发展,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4.先进制造业发展。由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综合而成的先进产业集群,是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高级形式。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当前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抓手,也是激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重塑制造业发展生态的重要路径。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也将为我国在全球竞争中赢得新的优势。
目前,我国对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研究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在实践中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任务。一是要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快发展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二是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上,部署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和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三是在产业绿色化发展方面,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等法规标准。
二、云南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
云南省传统制造业以有色金属、钢铁、磷化工等高耗能产业为主。近年来,云南省在发展先进制造业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尤其是在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领域。依托绿色能源优势,云南省在绿色铝、光伏硅、新能源电池材料等特色绿色能源产业链方面实现快速发展,构成了云南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体,并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较大。2023年,云南省的绿色铝、光伏硅产业产值均超过千亿元,新能源电池产业总产值逾330亿元。然而,对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定位目标,云南省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中仍面临以下挑战。
(一)对标高端化发展目标
一是产业创新能力较弱,云南省产业层次偏低,传统产业比重大,产业链延伸不足,生产服务性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产业创新能力较弱,无法有效支撑高端化发展的需求;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较低,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发展薄弱,且对未来产业谋划不清晰,布局缺乏长远规划,制约了先进制造业的高端化发展;三是工业园区集聚度不高,承载能力不强,单位面积产值较低;四是先进产业集群基础薄弱,尚未形成国家级先进产业集群,限制了区域内产业链的集聚效应和整体竞争力。
(二)对标智能化发展目标
一是云南省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缓慢,数字技术在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不明显,制约了企业智能化发展速度;二是企业智能化改造程度、智能制造水平较低;三是工业互联网建成数量少,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吸引力和带动力不强;四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智能化发展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相关政策还处于学习、探索、试点阶段,未能形成有效的政策保障体系。
(三)对标绿色化发展目标
虽然云南省具有绿色能源占比高的优势,但绿色能源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工业绿色化发展的优势,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的融合度不高;二是传统制造业的低碳转型水平不足,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制约了产业绿色化进程;三是能源产业的数字化发展潜力有待挖掘,数字技术在促进能源产业绿色化转型中的应用仍需加强。
三、新质生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机制路径
当前,云南省通过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引导要素向先进制造业高效集聚,构建并强化新质生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此,结合先进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定位,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增强制造业创新活力,构建创新生态
一是强化企业创新意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创新步伐。云南省制造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增强创新活力是关键,要以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以产业创新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因地制宜谋划未来产业发展。
二是构建企业创新生态。由于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有限,需要通过构建企业创新生态来增强竞争力,从而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龙头企业主导、上下游企业参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支撑、金融机构支持、中介机构架桥的协同创新体系。统筹规划制造业创新生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优化配置产业集群,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
(二)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步伐,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是制造业提质升级的关键环节,一是大力发展新兴信息产业,为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赋能,提供产业配套支撑,改善产业结构;二是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业为基础和核心,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三是以云南新兴产业发展所需,优先发展储能产业、生命科学产业等,壮大绿色能源规模,丰富和延伸生物医药产业链,关注前瞻性产业发展趋势,积极谋划发展符合云南三大经济(资源、园区、口岸)优势的未来产业,如低空经济、量子信息等;四是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战略的实施。先进制造业发展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支撑,要推动两业交叉渗透、协同耦合发展,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
(三)培育发展先进产业集群,构建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云南省传统优势产业主要是以冶金、化工等产业为龙头的资源型、高耗能产业集群,以“新三样产业”(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是目前培育发展先进产业集群的基础。随着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通过数字创新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赋能推进高耗能产业的绿色发展,为高耗能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在先进制造业的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建设中,一是促进高耗能产业集群的合作组织建设,打造跨行业的服务平台和“工业大脑”,拓展载能产业循环低碳发展合作空间;二是共建高耗能产业集群数字协同创新中心,形成开放、开源的集群联盟,促进高耗能产业之间的协同创新交流。
(四)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建设
当前,工业互联网发展呈现出高度融合、智能化和生态化的特征,逐步从单点应用向全产业链深度融合转变,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和高效运作,是促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云南高耗能(载能)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任务。按照《云南省行业级大数据中心建设指南(2022年试行版)》,鼓励优势行业争取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行业级分中心。一是根据高耗能产业特点和国家相关政策,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平台,形成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安全生产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及评估体系,提升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二是通过工业互联网的连接作用机制,加强云南省各高耗能产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减少重复建设成本,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五)推进绿色能源与先进制造业发展深度融合
发挥绿色能源优势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云南省绿色能源占比达90%,已成为云南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优势,有力支撑了云南“新三样”先进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推进绿色能源+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是促进云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发挥绿色能源优势,在重视绿色能源供给侧的同时,需要提升对电力需求侧的管理。支持工业绿色微电网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引导企业建设智能能耗管理系统,优化能耗管理,提升工业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减少煤炭使用量,有效控制碳排放。
通过以上机制路径的实施,将有效推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云南省制造业的实现高质量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邵帅,徐娟.“绿色+智造”赋能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3(9)上:25-36.
[2]黄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要注重专业化差异化[N]. 经济日报, 2023-05-29.
【本文系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以数字化转型推动云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YB2020022);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社会智库“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项”招标项目“推动云南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研究”(SHZK2022432)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
(郑季良系昆明理工大学管理经济学院教授;刘萌系昆明理工大学管理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宋沁清系昆明理工大学管理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Yunnan’s Practice of Empower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ith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Zheng Jiliang Liu Meng Song Qinqing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mechanism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on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clear, but the impact path 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and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s still unclear.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evolution and contemporary positioning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proposes mechanism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Yunnan’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ith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in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nd problems of Yunnan’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Keywords: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