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菊 江顺航
摘 要:推动气象产业体系现代化既是实现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的关键前提,也是实现气象高质量发展远景目标的重要推动力。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构建现代化气象产业体系需要从要素升级、发展核心技术、扩大开放等多方面入手,构建领先当代、面向未来的产业体系,并借助数字经济的手段实现加速,培育新型高端竞争力,实现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为服务保障经济社会运行贡献更大的力量。
关键词:气象产业体系;现代化;构建策略;数字经济
《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 年)》中对气象事业未来十数年的发展目标作出明确要求:到2035 年,气象关键科技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放眼未来,立足当下,“十四五” 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起步期同时也是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在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叠加的宏观背景下, “十四五”期间,我国需要抓住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机遇,加速构建现代气象产业体系, 为气象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一、现代气象产业体系的内涵
产业体系是指各种行业间彼此联系、相互衔接的产业聚合,其现代化发展则主要反映科技力量与产业的整合。现代气象产业体系的内涵,通常是指以气象科学技术为基础, 以气象观测、预报、灾害预警、气象服务、气象科普等为核心,以气象设备、气象软件、气象数据处理、气象应用等为支撑,以气象科技成果转化、气象科技服务、气象科技咨询等为补充的综合性产业体系。影响现代气象产业体系构建与发展的因素众多,包括需求变化、科技进步,还有制约行业演变的基础条件、自然环境、社会组织、政府政策等, 都会对气象行业体系的演变产生重大影响。经过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努力,中国气象行业的发展规模日益扩大,行业配套不断完善, 技术力量日益加强,已具备建设现代气象产业体系的基本条件。但当前中国气象行业的难题依然凸显,技术创新对气象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功能依然不突出,气象业务和数据预报服务仍无法充分适应社会需要,影响了行业整体的竞争力和效率的提升。伴随着全球性的科技变化和工业革命,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将快速发展,我国现代气象产业体系迫切需要主动适应、牢牢抓住新时代科技变革大潮流,积极抢占创新高地。
在人民日益追求美好生活的当下,现代气象产业体系的特征表现在针对气象服务以及气象预报产品的个性化、集成化、便利化的消费需求。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也使得气象产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发生转变, 打破了行业传统的时空限制。因此,加快建设现代气象产业体系既是市场需求与技术发展的变革趋势所在,也是新时代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现代气象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
所谓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与时俱进的发展概念。中国现代气象产业体系是指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具备国际竞争优势,又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产业体系,因此应具备现代化的技术、服务、业务能力和系统管理能力,能够满足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化的现代气象服务能力建设要求,并能够提供满足社会各类生活精细化需求的现代普惠性气象公共服务。同时,中国的现代气象体系也必须是引领当代且面向未来的、建立在技术和产品新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具备长远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可体现为新行业、新模式、新动能、新关系、开放先进技术等特点。
中国式现代气象产业体系应具有以下四大特征:一是高效、绿色、智能的服务投入产出体系,是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现代气象服务科技与时俱进的新需求的产业体系,是与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科技、云计算等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即以现代互联网科技为依托的大型智能个性化生产方式为核心的产业体系, 也是与生态环境友善的、与智慧城市建设相辅相成的产业体系。二是资源有效配置的体系。资源有效配置是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前提。资源包括资本、服务、知识、信息、文化等方面。现代气象产业体系的资源合理分配,意味着该领域基础产业在创新经济发展条件下自主创新能力强,附加价值大,综合竞争力高,具有重点行业主导权,同时拥有重点行业的核心资源与竞争力,从而可以掌握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动态并推动其他关联行业协同成长。三是新兴产业间协调互动的体系,是与国民经济中各行业深度融合的体系。现代气象产业体系的基本架构,通常是由各种纵向、横向的产业链、价值链等叠加而成的网络型架构,各个产业链价值链相互连接、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强化了行业内信息溢出、资源溢出的作用,其核心是依托网络平台。四是动态发展的先导型业务体系。动态发展的基础是强大的科学技术和产品创新, 动态发展的结果是气象业务体系的自主创新、持续的技术进步及其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总之,现代气象产业体系必须成为全球创新和高科技领域开发开放的高地,在科学技术、产品创新方面应与世界同步,并长期保持较高水平的服务覆盖率和总体效率。
三、构建现代气象产业体系的举措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推动气象产业实现当代领先、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产业转型,是气象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将对气象事业的整体发展起着关键支撑作用。综合来看,构建现代气象产业体系的举措可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实现要素禀赋升级、强化发展核心技术和进一步扩大开放。
(一)实现要素禀赋升级
要素禀赋升级是构建现代基础气象产业体系新比较优势的基础。现代产业体系以现代技术、信息技术为基石,且对人力资本有着全新的需求,当某领域中的人力资本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生产活动的需要时,技术创新就难以实现,核心技术就无法开发。因此,构建现代基础产业体系的一项关键策略便是持续地对基础产业人力资本加以投入, 这种投入应当是有一定时间跨度的,而不是为了寻求短期效果。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成人教育、职业培训工作的力度和水平,培养劳动者的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实现气象行业从业者职业技能、内在素养等多方面的提升,为实现现代化气象产业的要素禀赋升级提供助力。
(二)强化发展核心技术
能否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提升现代气象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当前,科学技术创新对中国气象业务建设的支撑作用仍然不强,要达成气象监测、预报和服务水平全球领先的远景目标,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需要多措并举:一方面,必须深入落实我国气象科学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强化在气候规律、气象灾害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同时适当或超前部署,强化在地球体系数值预报、灾害性天气、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基础科研与关键技术突破;另一方面,则需强化在大雨、强对流天气、季风、台风、青藏高原和海域等极端情况下的环境科学实验。强化计算机、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与气象的深入融合发展,推动深海、青藏高原、荒漠等地区气候研究中心的建立,加快完善国内创新环境建设和气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为实现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贡献基础性力量。
(三)进一步扩大开放
推动市场扩大开放是构建中国现代气象产业体系的重要外生条件。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要求包括内外两个维度:对内是推动实现区域间的统一,对外则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加强内外交流。对于构建现代气象产业体系而言,一方面要致力于减少目前由于政府规划、区域规划等原因带来的市场划分、价格保护等壁垒,促进国内贸易一体化全面开展; 另一方面则要着力降低行业和领域的准入门槛,破除气象信息壁垒,加速推进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引进市场机制,建立企业间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推动科技和产业创新, 增加行业内人才可享受到的创新红利,促进现代工业体系发展;同时,努力促进全球气象科学深度合作,牵头开展地球科学、气候变化等方面的重大科研项目和大科研项目, 在持续增强全球竞争力与影响力的同时,推动我国气象产业现代化体系的构建。
四、数字经济加速现代气象产业体系的构建
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是党中央聚焦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助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选择、关键支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 年)》中明确指出,应推进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构建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不难看出,数字经济在未来将成为包括气象行业等在内的传统产业的变革支点。
数字经济依托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将是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优化产业发展动力的战略重心。同时,数字经济也是引领产业结构升级、培育产业竞争力、推进产业要素协同发展的重要引擎。更为关键的是,完善现代气象产业体系需要与数字经济融合,释放发展动力,培育高端竞争力。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是支持未来产业发展模式改变的核心,也是构建中国现代气象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积极发展具有广泛性应用新技术的基础性新兴产业,如下一代通信、智能装备、新型材料等,通过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新一代技术在气象行业的广泛应用,提升气象产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进而促进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传递和共享。与此同时,应积极发展数字专业性新技术,尤其要通过新兴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大力推动我国气象服务的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
作为气象现代化的战略重点,构建现代气象产业体系是推动智慧气象构建的具体体现, 也是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推动气象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其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将成为关键加速因子。具体而言, 数字经济对现代气象产业体系构建的促进作用体现为以下两点:
第一,数字经济引领气象产业的新型化发展。产业发展的新型化是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落地的经济表现,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是判断产业体系现代化的新指标。数字经济依靠信息技术创新不断激发新的市场需求、催生新的市场机会,将吸引气象企业和行业内创新者推动技术的革新和产业化,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同时, 数字技术的应用还将加速气象科技创新的转化应用,进而形成循环加速的新动能,推动气象产业新型化发展。在实体经济发生数字化转型的大环境下,不论是公共部门提供的气象预报及气象信息延伸服务,还是由非公共部门利用气象信息通过市场化机制提供的商业气象服务,均将因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得到全方面多维度的提升,进而加速推动气象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发展。
第二,数字经济培育气象产业的高端竞争力。产业竞争的比较优势体现于产品及产业的市场实现能力,高端的产业竞争力不仅能以有效的方式持续生产出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产品以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需要有培育创新的潜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数字经济可从两方面提高气象产业的竞争力: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信息传输、产品制作、市场交互等环节,提升了行业生产率,加速了生产组织方式变革,提高了产业经济效益, 培育了气象产业的竞争新优势。二是构建气象大数据体系,提高气象大数据和经济社会大数据的融合应用水平,可通过消费活动产生的海量数据资源来反映需求变动,挖掘潜在用户与消费者的价值新需求、数字新消费, 以消费导向为依据刺激行业内供给方对气象产品或服务的改进和创新,不断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持续提升气象服务的社会效益。
[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青年项目“气象融入国家数字经济战略路径初探”(编号2022CMATCQN02)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江胜蓝, 邵使浩, 易双云, 汤孟龙, 金义坤. 构建数字经济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J]. 经贸实践,2023(01):32-34.
[2] 宋善允. 气象现代化的四个着力点[J]. 人民论坛,2014(30):76-77.
[3] 宋迎昌, 任杲.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新体系,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J]. 企业经济,2021,40(01):14-23.
[4] 张钛仁. 气象现代化业务效益评价方法探讨[J]. 气象,1998(01):7-12+19.
[5] 郝全洪. 系统科学视角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理论逻辑[J]. 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1(01):101-108.
[6] 范合君, 何思锦. 现代产业体系的评价体系构建及其测度[J]. 改革,2021(08):90-102.
[7] 张钛仁. 气象现代化业务效益评价指标体系[J]. 气象,1997(03):4-8.
[8] 胡西娟, 师博, 杨建飞.“十四五”时期以数字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选择[J]. 经济体制改革,2021(04):104-110.
[9] 刘艺, 李从东. 应急产业管理体系构建与完善: 国际经验及启示[J]. 改革,2012(06):32- 36.
[10] 付保宗, 周劲. 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内涵与特征——基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的协同机制[J]. 经济纵横,2018(12):23-33+2.
[11] 盛朝迅.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瓶颈制约与破除策略[J]. 改革,2019(03):38-49.
[12] 矫梅燕. 天气业务的现代化发展[J]. 气象,2010,36(07):1-4.
[13] 刘钊. 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与特征[J]. 山东社会科学,2011(05):160-162.
[14] 贺俊, 吕铁. 从产业结构到现代产业体系: 继承、批判与拓展[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29(02):39-47.
[15] 王海兵, 杨蕙馨. 创新驱动与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学( 季刊),2016,15(04):1351-1386.
[16] 胡西娟, 师博, 杨建飞. 数字经济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的机理研究[J]. 贵州社会科学,2020,No.371(11):141-147.
[17] 任保平, 张倩. 新时代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工业化逻辑及其实现路径[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0,No.109(01):42-48.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