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芳 张立峰 李沐欣
摘 要:在金融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驱动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成为硬科技股权投资的聚焦方向,也是“投早投小投科技”的切入口。西安作为国家批准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近年来大胆探索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三项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了解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股权融资情况,本文选择了西安市科技成果转化路演项目、有关高校、金融机构等30个对象进行调研。调研发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多处于成果转化早期,存在风险较高、对公共研发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建议创新投资框架,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公共研发平台,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的中试和产业化落地,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引,帮助成果转化项目快速做大做强。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投融资;早期投资
近年来,西安市厚植科技成果转化土壤,力促“三项改革”①提质扩面增效,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持续涌现。截至2023年6月, 陕西省“三项改革”在75所高校院所推广试点,5.3万项成果单列管理,1.2万项成果正在实施转化,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企业832家,其中多数项目在西安进行成果转化。
秦创原创新平台力促项目融资,遴选了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按照“每周发布+月度产业链专场”的形式,常态化举办路演活动,2023年全年举办60余场,参加路演项目200余个。
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股权投融资概况
(一)投融资背景
投资“硬科技”渐成风向标。据投中研究院的数据,2014年至今,全国融资的主要赛道已从互联网向电子信息、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方向迁移。在地缘政治、维护产业链安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投资“硬科技”已成为行业共识。
“投早投小”仍是少数。鉴于早期项目的高风险特征,当前我国的股权投资仍然以中后期项目为主。据媒体报道,2022年种子期项目投资仅占7%,初创期、扩张期和成熟期的项目比例则分别为13%、48%和32%。扎堆投资中后期项目,导致扩张期和成熟期的项目估值偏高。
(二)投资机构概况
调研发现,参加路演的投资机构共计40余家,以西安市本地机构为主。按投资机构性质分类:政府引导基金占比53%,民营资本占比17%,券商占比10%,新型研发机构占比5%,产业资本占比5%,银行占比5%(如图1所示)。该比例和中基协备案的目前全国股权投资基金LP类型占比基本一致(数据来源:清科研究)。从路演的提问环节看,投资机构主要关注项目的技术壁垒、成熟度、市场、成本和收入等。
图1 投资机构类型及其占比
(三)融资项目概况
调研发现,拟进行股权融资的成果转化项目,成长阶段分布在种子期(12%)或初创期(88%),已进行中试或试销的占44%,总体均未实现盈利。这些项目的计划融资规模在500万—3000万元之间,融资方式普遍为风险投资,无银行借贷。一是由于项目处于早期阶段,风险较高,项目负责人不愿承担贷款违约风险;二是由于这些项目暂未实现稳定收入,银行不愿放贷。
参加路演的项目中,25%的项目负责人因长期潜心科研,对产品市场不甚了解。通过融资路演活动对接后,一些深谙市场需求的投资机构能够为项目规划商业路径或链接市场,推动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迈进。12%的项目负责人由于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没有更多精力经营企业,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①委托其市场化运营主体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项目负责人合伙成立企业,为企业提供包含工、商、财、税、法在内的全方位服务,高校教师可将主要精力投入技术研发环节。
二、项目股权投融资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项目多属成果转化早期,风险较高
投资人普遍认为,多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处于早期阶段,风险较高,只能观望、跟踪,直到项目实现收入,才愿意投资。
“从0到1”的实验室成果,需要经历公共研发平台的服务、技术经理人的对接、产品成型等从“1到100”的一系列环节,才能大规模进入市场,这个过程中失败率很高,被称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如图2所示)。其中的原因包括职务科技成果权属问题、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创业积极性不高等。为此,陕西省研究出台了“三项改革”实施方案,在75家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催生了一大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项目继续成长的过程中,还需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即突破公共研发平台建设的资金瓶颈。
图2 科技成果转化的环节与资金投入
(二)公共研发平台建设力度不够
公共研发平台包括概念验证平台、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中试平台等,能够为一个或多个行业提供共享的专业技术服务,是创新链(尤其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例如中试平台,科技成果经过中试验证,产业化成功率可达80%;而未经中试验证,产业化成功率只有30%。
近年来,西安市聚焦本地产业需求,建设了一大批公共研发平台,包括西安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秦川机床(西安)技术研究院、陕西追光光子产业先导创新中心等,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共性技术研发、中试难的问题。
公共研发平台的建设面临资金瓶颈。本文调研了部分高校院所建设公共研发平台的计划,某新型研发机构拟建设平台,经自筹和贷款后资金缺口仍有3000万元;某研究院筹建平台资金缺口5000万元;某新型研发机构表示,其建设平台主要靠自有资金,后因自有资金不足,平台建设暂时搁置。
公共研发平台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资金不足限制了平台发展。究其原因,一是随着西安市产业链进一步壮大和完善,以及“三项改革”以来诸多科研成果转化项目的涌现,需要建设更多的公共研发平台,以满足项目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二是公共研发平台所服务的阶段处于创新链的早期、中期,研发周期较长,资本投入大,不确定性高,致使多数科研机构、中小企业投入能力不足。三是大多公共研发平台的服务收入不能覆盖成本,致使部分有供给能力的市场主体也不愿提供公共服务。四是目前平台建设的资金来源以自筹或财政拨款为主,除少数高校院所能以自有资金建设外,大多数平台依靠财政拨款,受财政预算约束限制。因此,需要引导社会资本加入,以解决公共研发平台的融资难题。
三、对策建议
(一)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公共研发平台
公共研发平台的服务处于科研成果转化的早期,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符合“投早投小投科技”的特点,投资公共研发平台最好的资金载体就是新型研发机构。
1.创新投资框架
新型研发机构成立初期,需要大量的资金建设平台,可成立政府引导基金,引入社会资本,母基金下设N个子基金,要求子基金按一定比例投向公共研发平台和在孵项目。待在孵企业实现收入,新型研发机构实现“自我造血”后再引导基金适时退出(如图3所示)。
图3 投资新型研发机构的框架
2.明确各参与方的权责
对于政府引导基金来说,需要向新型研发机构的公共研发平台以及在孵项目出资。同时,以平台的服务收取服务费,或向所服务的项目换取股权,获得投资在孵项目的收益。
对于新型研发机构来说,需要其参与建立以服务换股权机制,并落实机制的运行,以此获得政府引导基金对平台和项目的投资。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可设计并建立投资新型研发机构的整体机制,对子基金让利或补贴,以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对公共研发平台建设的投入。
3.设计方案的要点
一是构建适当的投资组合。要求子基金按照一定的比例投资在孵项目与公共研发平台。投资组合既要满足子基金盈利要求,又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公共研发平台建设。
二是政府引导基金让利退出。在投资周期的前几年内,对已盈利、前景较好的项目,母基金可让利退出。具体做法是将股权转让给子基金,只收回本金和按照市场基准利率计算的利息,其余盈利归子基金所有。此举可提高母基金的周转率,同时形成对子基金投早期小项目的激励。
三是以服务换股权,具体操作方式为政府引导基金投资平台的设备后,将其所投资的金额按加速折旧法,摊销到每年,年底按照每个项目使用设备的时间,计算每个项目使用平台的费用。在项目下一轮融资时,将平台的使用费加上按基准利率计算的利息,换算成政府引导基金的股权。
以服务换股权一方面可为投资平台的资金建立退出渠道,另一方面可增加公共研发平台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对于部分社会资本来说,很难获得投资少数热门项目的机会,但通过服务换股权的方式能够取得热门项目的一些股权。
(二)完善创业投资生态
1.构建创业投资基金矩阵
科技资源优势明显的地区,可打造涵盖种子基金、天使基金、VC、PE、S基金、并购基金的创投基金生态链矩阵,并充分发挥政府基金的引导和放大效应,引导其投资公共研发平台的建设。以西安市为例,可通过科创母基金和工业倍增基金引领社会资本投入各类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平台,并给予社会资本及管理机构更大利益让渡,同时以“先投后股”方式先行先试,打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
2.借力创业投资基金等招商引资
以创业投资基金等为依托,借力公共研发平台,招引产业链上下游的创新资源,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做大产业增量。
一是聚焦重点发展产业,研判产业链上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公共研发平台的方向。
二是依托创业投资基金、新型研发机构等,招引海内外相关优质项目、人才、公共研发平台、金融资本等落地发展,集聚创新资源,进一步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结合。
(作者方芳系西安市科技局四级调研员;张立峰系西安市发改委总规划师;作者李沐欣系西北大学财政学2022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