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产业 :内涵特征、成长模式 与发展策略

0

谢科范 陈 云 江 婷

摘 要:未来产业是未来前景广阔,可能对科技、经济、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具有突破性、颠覆性 意义,目前在技术、市场、模式上尚未具型的前沿性产业。未来产业具有颠覆性、混沌性、稚幼 性和风险性。未来产业的成长可以归纳为风动、风口、风投、风向、风控的“五风”模式。我国 促进未来产业发展要做好以下“三前”工作:未来技术趋势的前瞻预见、未来产业领域的前期布 局和未来产业风险的前置治理。

关键词: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模式;发展策略

一、

导论 未来产业(Industries of the Future,简称 IOF)的提法最早出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1], 由 英国、法国最先开始推进。1995 年,美国能 源局持续实施未来产业技术计划(IOT group), 即针对一些高能耗、高排放的制造业领域运用 未来技术进行转型改造 [2] ;1997 年,农业部 门被列入未来产业技术计划中,而后这一计 划升级为国家未来产业计划(States Industries of the Future),在全美的 8 个产业部门持续实 施。同时,美国的一些州也启动和实施了符合 其自身需求的未来产业计划,例如自加利福 尼亚未来产业计划(California industries of the future program)[3] 实施以来,在化学工业领域 的进展较为明显。近几年,未来产业发展再次 得到美国各方面的重视,白宫 2019 年 2 月 7 日的记者招待会简报和 2020 年 8 月 14 日的备 忘录中均强调要大力发展未来产业。美国参议 院在 2020 年初提出了一份有关强化未来产业 研发能力的法案建议。2021 年 1 月,美国总统 科技顾问委员会(PCAST)提交了一份有关建 立美国未来产业研究院(Industries of the Future Institutes)的类似创新联合体的咨询报告。

近几年,我国也开始重视未来产业的发 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就提出要前瞻谋划未 来产业。2021 年中关村论坛“未来产业创新发 展论坛”也凝聚了产学研各方对未来产业发展 的共识。2021 年 6 月,《山西省“十四五”未 来产业发展规划》发布。2022 年 3 月,《济南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出台, 提出未来产业 7 个发展方向,并建设未来产业 先导区。2022 年 5 月,河南启动省级未来产业 先导区建设工作,计划到 2025 年布局建设 20 个左右未来产业先导区。《深圳市人民政府关 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 来产业的意见》于 2022 年 6 月 6 日发布,提 出了未来产业发展的 8 个重点方向。

关于未来产业的研究,国外学者大部分 是对美国未来产业计划的归纳总结或模式凝 练,例如 Hunt[4] 对美国未来产业的评述以及 Mckernan[5] 关于美国未来产业发展计划实施中 协作机制的分析等。2016 年,Ross[6] 出版《The Industries of the Future》一书,引起学术界、 产业界和政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该书的出版 也标志着未来产业研究进入系统化阶段。在 我国,黄鲁成团队长期以来在新兴技术未来 分析领域开展系统性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 果 [7]。李研 [8] 对世界各国以及全国各地有关 未来产业发展的政策与举措进行了系统深入 的梳理。陈劲团队同样在未来产业发展领域 开展了广泛调研 [9],2022 年,陈劲、朱子钦 的《未来产业》[10] 一书出版。

可见,未来产业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专 家学者的重视。对未来产业发展的基本问题, 特别是对未来产业的成长模式与推进策略进行 深入探讨,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未来产业的内涵与性质 目前,尚未有关于未来产业的明确的、公 认的定义。即使是 Ross 的轰动一时的著作, 也只是提到了未来产业的三个方面:机器人、 大数据和开放的全球化市场。从目前情况看, Ross 考虑的未来产业的内涵并不全面,而且, 开放的全球化市场这一未来产业的特征,目前在逆全球化暗流下也受到一定的挑战。

《山西省“十四五”未来产业发展规划》 对未来产业给出的界定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生物技术等与工业 技术交叉融合为驱动,代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 革命的发展方向,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主导性 产业、决定未来发展方向的先导性产业、影响 未来发展潜力的颠覆性产业、提升未来竞争能 力的前瞻性产业。不难看出,这里包含了未来 产业的几个性质:主导性、先导性、颠覆性、 前瞻性。《关于浙江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的 指导意见》中提出,未来产业是由突破性和颠 覆性的前沿技术所推动,在未来能发展成熟和 产业转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带动 作用,但当前尚处于孕育孵化阶段的新兴产业。 这一界定,涉及未来产业的另一个性质:稚幼 性。

关于具体方向,济南提出了量子科技、空 天信息、氢能与储能、区块链、先进电磁驱动、 基因与细胞技术、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等七大方 向。郑州则提出要发展区块链、人工智能、虚 拟现实、量子信息、氢能与储能等六大未来产 业。

显然,在关于未来产业的认知与判断中, 需要厘清未来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系。 有观点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之间 是包含关系,即未来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一部分,部分地区甚至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 来产业合并在一起进行规划布局。也有观点认 为,未来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有关联, 但又存在本质上的差异性。陈劲、朱子钦 [9] 认 为,未来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比更能代表 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沈华、王晓明 [11] 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明确的产业形态和产 业边界以及相对清晰固定的模式,而未来产业 则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不确定性。在实践运作 方面,深圳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出 区分,明确了重点发展 20 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集群和 8 个未来产业方向,后者包括合成生物、 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脑科学与类 脑智能、深地深海、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量 子信息。

综上来看,未来产业是未来前景广阔,将 对科技、经济、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具有突破 性、颠覆性意义,目前在技术、市场、模式上 尚未具型的前沿性产业。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 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 而已兴”,未来产业是“新而待兴”。未来产业 具有以下特征:

(一)颠覆性 未来产业首先是技术上的颠覆,而且是技 术轨道、技术范式的颠覆,进而催生新的技术 簇群与技术生态。未来产业往往在业态上与传 统产业不同,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差异,从 而引起生产过程、生产组织、盈利模式的变革, 形成大范围的、颠覆性的业态创新。未来产业 也会影响到人文与社会,从而导致人类认知和 社会生活的变化。 (

二)混沌性 在当前看来,未来产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 性,以致未来发展前景不明、产业模式不明、 技术路径不明、盈亏效益不明。

(三)稚幼性 未来产业往往处于萌动期、孕育期,或处 于产业化前期。目前未来产业尚未成型,产业 体系和产业生态建设刚刚起步。

(四)风险性 未来产业的不确定性导致其在投入上的风 险性。未来产业投入巨大,投资建设周期长, 产业主体会面临长时期净现金流为负的境况; 未来产业的风险因素较为复杂,涉及技术风险、 需求风险、竞争风险、社会风险等诸多方面。

三、未来产业的成长模式

未来产业的成长模式可归纳为“五风”: 风动、风口、风投、风向、风控。

(一)未来产业的萌动 :风动 新产业的产生,过去较多是由于技术推动, 即突破性技术出现以后,被转化应用到各个领 域,形成新的产业,即所谓技术产业化。按照 Ross 等人的观点,未来产业的产生很多是源于 需求拉动,特别是医疗健康产业更是如此。当 前,未来产业的产生又有了第三种动力,即创 意策动,源于创意、概念甚至幻想的未来产业, 如脑机接口、元宇宙就具有创意策动的雏形。 可以认为,未来产业更多的是混合驱动,即技 术、需求和创意的共同作用导致未来产业的萌 生。

(二)未来产业的兴起 :风口 在技术、需求和创意的持续驱动下,加之 营销和媒体的促动,未来产业的发展或将达到 一个爆发的阈值,形成所谓的行业风口,成为 政产学研用的关注热点。

(三)未来产业的发展 :风投 当未来产业处于风口期时,便产生了对创 新要素、生产要素的巨大需求,其中的先动要 素是资本。大量的风险性资本(包括天使投 资、创业投资以及众筹、私募股权投资等)由 于以下的两种机制而集聚投向未来产业。一种 是前景导向机制。与传统产业盈利导向的投资 决策法则不同,未来产业由于盈利遥遥无期, 一般会以产业前景作为决策导向,未来产业广 阔的发展前景会吸引大量资本投入。另一种是 退出接力机制。资本市场为风险投资机构提供 退出机制,部分风险回避倾向较强的投资者会 通过资本市场退出,而新的投资者接力投入, 形成风险转移分摊效应。一旦资本要素集聚到 未来产业风口,就会进一步吸纳人才要素以及 其他资源的进入。

(四)未来产业的扶植 :风向 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调节 未来产业发展风向。例如,通过制定和实施未 来产业发展规划来明确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领 域,通过建立未来产业先导区、试验区、示范 区来引领未来产业的发展布局,通过设立未来 产业专项项目、专项基金以支持未来产业的重 点领域加速发展等。

(五)未来产业的规制 :风控 未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风险 和问题,例如无序竞争、垄断、不当融资、不 合理运用财政资金、信息安全风险、损害消费 者利益等,因此需要进行产业规制,如制定产 业标准、实施行业规范、保障信息安全等,其 中最主要的是行业风险治理,需要建立针对未 来产业的风险防控体系,包括风险监测预警机 制、科技保险机制、风险补偿机制等。

四、未来产业的发展策略 未来产业的发展策略可概括为“三前”:前瞻预见、前期布局和前置治理。

(一)未来技术趋势的前瞻预见 未来,各国竞争将主要集中于未来产业。 要下好未来产业发展的先手棋,获得未来竞争 的先动者优势。重视和加强未来产业的前瞻预 见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技术情报工作, 要关注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重视技术监 测预警系统和制度的建设;二是做好技术预见 工作,强化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智慧专利 地图、智慧专利导航建设,重视基于技术路线 图的未来产业前瞻分析。

(二)未来产业领域的前期布局 未来产业需要进行方向布局和区域布局。 鉴于未来产业发展的全局性和长期性,建议 国家层面制定未来产业十年规划,结合双循 环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进 行未来产业的区域集群布局,发挥各个区域 的规模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以及区域间的协 同效应。同时,也要适应未来产业发展,进 行科技基础设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产 业技术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的对应布 局;在人才培养方面也需提前部署,通过建 设人才链以促进未来产业创新链、产业链的 融合发展。

(三)未来产业风险的前置治理 未来产业的行业规制和风险治理,应当在 有效的风险识别与评估基础上进行前置。既要 创造适合于未来产业发展的产业创新制度,例 如自由创新制度,又要保障未来产业发展的有 序性、稳健性与风险韧性。要通过早期风险治 理切入,来维护未来产业创新与发展中的公平 与效率,减少机会主义,降低未来产业的负外 部性影响。

参考文献

[1] Green, Diana. Promoting the Industries of the Future : The Search for an Industrial Strategy in Britain and France :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J], 1987, 2(4):508-508.

[2] Staff C . Manufacturing Process Controls for the Industries of the Future[M]. 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98.

[3] Galitsky C , Worrell E . Profile of the chemicals industry in California: California industries of the future program[M]. Office of Scientific & Technical Information Technical Reports, 2004.

[4] Hunt M W . Industries of the future[J]. Metal Progress, 1997, 151(4):2-2.

[5]Mckernan R . Collaboration is key to building industries of the future[J]. New scientist, 2016, 232(3096):13-13.

[6] Ross A . The Industries of the Future[M]. Simon & Schuster, 2016.

[7] 黄鲁成 , 李欣 , 吴菲菲 . 技术未来分析 理论方法与应用 [M]. 科学出版社 , 2010.

[8] 李研 . 落实“十四五”规划加快推进我 国未来产业发展 [J]. 科技中国,2021(12):1-5.

[9] 陈劲 , 朱子钦 . 全球未来产业的发展态 势及对中国的启示 [J]. 新经济导刊 , 2021(3):4-9.

[10] 陈劲,朱子钦 . 未来产业 [M]. 机械工 业出版社,2022.

[11] 沈华,王晓明 . 构建“四位一体”格局 , 促进未来产业大步向前 [N]. 科技日报,2021- 3-25.

(作者谢科范系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陈云系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 江婷系 湖北技术交易所助理研究员;本文为国家社会 科学基金项目“面向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四链 融合机理研究”[ 编号:17BGL230] 的阶段性 研究成果)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