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共享:办一座“没有围墙的新生态企业大学”

0

□ 国研智库新金融课题组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制度安排,核心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一系列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政策相继出台。鼓励国有企业整合所属培训机构,并向企业大学、职业教育集团等转型;强调要发挥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支持企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积极面向小微企业和社会承担培训任务。产教融合的核心理念是共享融合,需要社会各界顺势而为、汇智聚力,而这仅靠一个企业大学是远远不够的。为着力打造聚合内外部资源、融合创新发展的平台,建行研修中心顺势而为,以科技整合建行多渠道碎片化的软硬件培训资源,搭建与高校的高水平合作平台。

关键词:建行研修中心;新生态企业大学;产教融合;汇智共享 

当金融遇见教育,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2018年12月17日建行研修中心(原名建行大学)在北京揭牌。当新技术的发展让普惠与共享成为可能,建行打开大门办大学,以将“金融之智+科技之力”融入追求美好生活的认知与坚守,展开对新金融的探索,努力构建“金融+科技+产业+教育”生态。10亿平台访问量、1.76亿学习人次、6万套学习资源、8683门课程、187册教材、上万册课本与图书、545万公益培训人次、“2021年度中国最佳企业大学”……

“这里有无限的文章可以做,关键是看有没有足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执行力。”

一、产教融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深化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制度安排,核心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随后,一系列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政策相继出台。2016年中办、国办《关于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国有企业整合所属培训机构,并向企业大学、职业教育集团等转型。2017年12月以来,相关部门连续下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促进办法》《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特别是中办、国办分别于2021年10月、2022年12月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一再强调要发挥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鼓励区域、行业骨干企业联合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共同组建产教融合集团(联盟),带动小微企业参与,支持企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积极面向小微企业和社会承担培训任务。

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部委的支持下,建行于2018年12月发起成立“新金融人才产教融合联盟”(如图1所示),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新金融人才,搭建共享知识平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2019年6月,联盟第一届理事会暨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

联盟从“0”开启新征程,从16家发起单位扩容到涵盖政府机构、境内外高校、创新型企业等80家单位,成为一个方便各界资源汇聚、融合的“大平台”(如图2所示)。

资源的共享不是为了完成形式“聚合”,而是向着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深度“融合”。银校联合实际上是实战场景和深度教学的结合,聚焦“科技”和“数据”两大动能,为探索新金融人才培养贡献“联盟方案”。建行携手联盟单位共建6个学院、7家教研中心,依托当地教育资源,突出专业特色,打造高端金融智库和高水平校企合作新模式。双方以项目化方式和任务型团队共同开展有特色、有重点的教学、培训、科研等项目,围绕“新金融、资本监管、住房金融”等主题,开展了38项课题研究,献计实体经济和新金融实践,促进高校、企业、科研机构间的交流与成果转化。企业运营中新颖、实用、启发性强的实践,将成为高校教学的“生动案例”;高校的原创性理论,也能为企业的生产创新提供指导。

专栏1 打造高端金融智库和高水平校企合作新模式

2018 年7 月,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共建建行大学华中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建行学院;2018 年9 月,与西南财经大学合作共建建行大学西南学院/ 西南财经大学建行学院;2018 年10 月,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共建建行大学华南学院;2018 年12 月,与南开大学合作共建建行大学华北学院;2018 年12 月,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共建建行大学西北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建行学院;2018 年12 月,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共建建行大学大湾区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建行学院。2019年,与南开大学推动建设联盟内第一个研究中心“系统性风险研究中心”,对外发布国内首个风险指数。2020 年12 月,与西南财经大学合作成立国内首个私人银行教研中心,随后设计设立金融与会计教研中心,着力培养高素质财会与审计人才队伍。建行与厦门大学合力构建“资本市场教研中心”,在人才培养、产学研协同创新、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合作迈上崭新台阶。2021 年,与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大学等5 家机构共建“乡村振兴金融研究中心”,组建乡村振兴金融专家智库,专业化、系统化促进乡村振兴产学研资源开发共享。

创新的可贵之处和薄弱环节都在于“新”。联盟整合科研、企业、社会等资源要素,举办“新金融·建未来”创新马拉松大赛、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金融创新大赛等,促进创新孵化升级,打造创新品牌。为了让创新想法落地生根,建行将为中小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资金支持的“创业者港湾”与研修中心“愚公学院”无缝对接;建立贵州猕猴桃、上海智慧数据等98所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以实训基地“小切口”撬动产教融合“大工程”,培育“金融+科技+产业+教育”科技创新综合孵化生态。

“中国银行业金融科技师(CFT)认证培训”作为联盟首个落地项目,由建行联合中国银行业协会、深圳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共同推进,以“产教融合、复合培养、与时俱进、逐步实施、认证培训”为原则,采用“国际经验+本土实践”“专业理论+案例教学”形式和“mini-MBA”培养模式,为银行业培养“懂业务、懂技术、懂产品”的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并通过实际案例教学提升学员的金融科技应用能力。

“建行金融科技菁英班”先后在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试点,着力培养金融科技专业人才。“菁英班”由建行与校方共同设计、共同选拔、共同培养,聘请一流的师资团队,为每位学生配备企业导师,学习理论课程,在建行的实际工作中做毕业设计。2020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菁英班”启动,成为国内首个银校合作打造的可授予学位的联合培养项目。随后,“菁英班”又陆续在华南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南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落地。

“数据分析师”认证培训聚焦高端数据人才培养,由建行联合香港大学共同举办。首期培训于2020年10月开营,历时14个月,共选拔107名青年数据业务骨干重点培养。项目基于香港大学商业分析硕士课程体系,围绕建行实际需求和业务实战安排15门课程,学以致用。结业学员可获得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认证的专业证书,在香港地区资历架构体系中列为第6级,与高等教育中的硕士学位同级。

实际上,联盟每个成员都是“珍珠”,但分散在不同地域、不同领域,把一颗颗珍珠穿起来,就成为更具价值的珍珠项链。在资源共享机制下,建行与联盟单位顺应市场需求和技术潮流,联合开展线上线下培训277期,让34万参训人次汲取不同珍珠的特殊价值,为定制化、专业化培养新型金融人才探索新路径。

二、“学习的革命”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日益深入,金融人才需求随之改变。银行业不仅需要会营销的行长、客户经理,还需要有用户思维、科技思维以及数字化经营能力的复合型跨界人才。建行也需要一大批兼具专业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的新金融先锋。

研修中心“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在全球建设13个专业研修院、20个区域研修院和37个分行研修中心,搭建起随时随地可学的网络学习平台。在这里,生动活泼、有趣有料的培训风格更受青睐,自我学习和微创新受到鼓励(如图3所示)。

现代科技为金融赋能社会、服务大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全球金融业从理念到技术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如果说教育培训像一颗糖化入新金融的活水,那么数字技术则像一团火,让糖溶化得更快、更充分,让这杯甜水捧起来更加温热。

自2018年12月“建行学习”平台正式上线,借助科技力量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与教育,针对员工、社会大众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努力建设集“员工学习、培训管理、智能运营、知识储备、服务社会”等职能于一体、跨越时空壁垒的大型数字化学习平台。截至2022年12月,平台访问量突破10亿次,总学习量突破1.77人次,总学习时长6112万小时,积累学习资源总量超9万个。平台内外部总用户数507万,平均日访问量525万,员工日活率近50%。

学习平台根据“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科技为核心生产工具、以平台生态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特点,基于大数据能力和组件化基础服务形成对平台的底层支撑,构建包括数据中台、业务中台、AI中台的响应能力。坚持开门办学,走出金融街,广泛连接优质资源,不断探索数字化职业教育培训的新模式。以“建行学习”平台为媒介,诞生了“数字金融大讲堂”“面向未来的商业银行”等一系列优秀实践活动,为集团战略传导提供了扁平、高效、泛在的方式,让金融知识、全行战略直达基层一线、直达几十万员工。随着功能、内容不断丰富优化,“建行学习”平台持续赋能组织,激活个体,沉淀了丰富的资源。

“建行学习”平台建立起App、PC、PAD、微信、电视盒子等多种学习渠道。从建行员工到社会群体,都能在云端课堂享受到优质的学习资源。平台的直播、课程、微课、图书、案例等组件化功能,支持像搭积木一样“自定义”搭建特色栏目,最快30分钟就能建立定制内容专区,敏捷响应各级机构灵活多样的培训需求。

有了基础渠道,平台同步实现“向内引入”和“对外输出”双向共享,引进哈佛商学院、海尔卡奥斯、北京师范大学等优质外部资源,满足学员多样化需求;面向行内外各类平台、微信应用,投放输出建行学习丰富的课程、图书、专题班、频道等内容,组建新金融数字学习联盟,将各类线上学习场景打造为可输出的产品功能,深化对外赋能、产教融合。

“建行学习”上线应用后,研修中心打造数字化课程工厂,探索“线上+线下”学习生态,深度加工精品内容(如图4所示)。数字化课程工厂包括备课工作站、控制中心、实景演播厅、多屏数字教室、录音棚、虚拟直播间、数字化剪辑室7个“生产车间”,涵盖“备课、化妆、交流、创意”“实景授课、远程连线、专业录音、线上直播”等28道“生产线”,组成优质课程的生产中心。

数字化时代,“人人皆可为师”“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人人皆学、终身在学”的生态成为可能。建行研修中心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凝聚智慧,努力为行内外热爱教书育人、传播知识的讲师们提供广阔舞台,也为员工、客户和所有热爱学习的人打造一片不断突破传统边界的辽阔天地。

三、服务战略

企业大学不仅是一个教育实体,同时也是一个战略支点。企业学习有别于学业学习,它不是单纯的知识摄入,还担负着“促进经验交流,统一思想认识,凝聚组织人心”的使命。 纵向贯通、横向联系、广泛深入的内部交流是企业活力的体现,对大企业来说尤为宝贵。借助学习平台快速灵敏的经验分享,可以更有效地传导战略思想、传播战术打法。

作为“流动的课堂”“身边的课堂”,肩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以分享促学习,以提问促思考,以互动促交流,让员工从看到、知道到学会掌握、入脑入心,为建行战略行稳致远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如图5所示)。

建行近年组织“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面向未来的商业银行”“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分行行长论新金融实践”“运用新金融理论 当好支行行长”等系列交流活动,总行领导、部门负责人、分行行长等走上讲台,聚焦重点领域研讨交流,研究当下大势,既讲思路也谈举措,引领带动全行把眼光和格局放到面向未来的长远发展上,凝聚战略共识、统一发展步调。三个学习活动线上观看人次分别超过25万、25万和150万。

“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系列大讲堂”“绿色金融大讲堂”“大学会客厅”“前沿科技学习项目”等讲座,持续延展学习边界……从基层一线到中流砥柱再到集团“大脑”,扎根实践、着眼未来,分享新金融打法,汇聚传播一线经验,带动全员认知深化、理念升维、能力升级,培养更多理解新金融、用好新金融的实践者。这些卓有成效的活动在建行开启了学习热潮、支撑了新金融战略实践。

聚焦建行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围绕新金融战略,努力发挥战略落地的桥梁作用。培训计划“一行一策”,为每一个条线、每一个岗位提供适配的学习方案,既满足全行战略传导推进的整体需求,又兼顾各分行差异化诉求,提升各级人员战略业务的经营能力、管理能力。基于产教融合优势,建立新金融研究中心、乡村振兴金融研究中心等专业机构,“解剖麻雀”、强化研究、编印教材。深入基层一线和最新业务实践,做“陪伴式”学习和管理咨询式培训,提取经验打法并升华为通用的“谋略和兵法”,总结为员工喜闻乐见的“生动案例”。开展“赋能共创行动学习咨询”“兴县旺行”县支行行长能力提升、网点竞争力提升等送教上门项目,构建集学习支持、工作交流、经验共享、问题探索等功能于一体的融合式学习生态。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自主学习到专业测试,2021年推出的专业技术职务等级考试画圆了“学、考、用”培养闭环,为人才“选用育留汰”全链条管理提供支持,员工拓宽了职业生涯通道。目前参考人员已超过25.3万人次。

面对客户综合金融服务专业化和多样化的需求,研修中心与部委、地方政府、企业客户、高校等开展合作,进一步拓展银政企互联互通场景。为云南、江苏、陕西等多地打造“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现代金融研修班”。联合全国工商联、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展民营企业“一带一路”系列特色培训、中小企业领军人才金融赋能等培训,覆盖民营企业1000余家、学员3万人次。承接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市分行“联学共建融通赋能”、吉林银行“变革领导力”、新疆农联社“文化润疆”等系列同业培训项目,以及服务云南农信社、恒丰银行等新一代系统输出配套咨询项目,以教育培训助力金融行业共同发展。“裕农通业主”系列培训、基层医生赋能、消保知识公益课堂、智慧政务复转军人培训、对外贸易投资培训等,从客户需求出发,渐次生发。

专栏2 与山东省女企业家商会开展战略合作

山东省女企业家商会是由山东省各地市优秀女性企业家、女性社会活动家、女性经理人等组成的非营利性商会组织,辖属会员企业300 余家。山东省分行响应党中央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的号召,联动高校举办“民营企业家财富讲堂”,通过经济政策信息传导,促进法律、税务知识普及,帮助参训的100 余位企业家洞悉前瞻大势、解构时代格局、分享实践真知。以培训合作为契机,山东省分行与山东省女企业家商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商会会员企业量身提供六大服务计划,启动创业扶持计划——“雏凤· 女商精英培扶计划”。培训期间,山东省分行还与参训客户在私人银行、家族信托、供应链融资、电子商务等方面达成多项业务合作,实现业务增长与社会责任的合作双赢。

四、金智惠民

当带着困惑的创业者们走进研修中心与专家、银行员工们一起探索解决难点问题的方案,展开思想碰撞时,我们封闭在自己的圈子里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或许就有了新答案。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劳动者素质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并存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创业路上中小微企业主亟待金融和智力支持,广大农村基层民众政策技能知识也多有匮乏……他们体现的不只是个体的命运,而是一个个宏大的社会问题。专注而精巧地化解这些问题,呼唤更多改造者和连接者的角色,某种程度亦是一场需要广泛参与的深刻的教育革命。建行于2018年12月整合全行教育资源,联合全国联盟高校,启动“金智惠民”工程。一场声势浩大的普惠教育由此发源,并迅速向行业扩散,带动更多同业从事普惠培训,也引导带动更多人参与到这场全民学习的热潮之中。“金智惠民”工程已累计开展线下培训活动6.4万期次,惠及524万人次,建立乡村“裕农学堂”2500余个(如图6所示)。

为教育添星火之光

教育要因材施教,百花齐放,就不能局限于象牙塔内,而要打破知识藩篱,帮助青年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

2019年起,建行启动“万名学子暑期下乡”实践活动,每年招募1万名学子,联动建行青年志愿者,围绕“乡村振兴”主题组织丰富实践活动,把新金融人才培养的舞台设在广阔乡村天地,号召青年学生利用暑期下乡返乡,投身乡村振兴和志愿服务的生动实践,为广大高校学生搭建了解社会、感知金融、参与公益、服务社会的平台,提供成长历练机会。四年来,累计吸引境内外1500家高校学子4万余人,深入全国1万余个村庄,围绕“看新农村变化”“讲新金融故事”“展新青年风采”主题,学子们当“行长”“宣传员”和“老师”,走访农户、小企业,开展田野问卷调研、写实践日记和报告,参与学堂授课、社会调查、留守儿童帮扶、精准扶贫等公益活动,普及金融知识,创新乡村振兴金点子,在乡村大课堂中感知国情民情,贡献青春智慧,展现青年担当,探索产教融合与城乡融合的诸多可能。

专栏3 “万名学子暑期下乡”实践 

2019 年,万名学子组建1468 支小分队,深入1.08 万个村庄调研服务,走访5.4 万农户,走进3652 家乡镇企业。2020 年,1.2 万余名学子积极参与,“e 学惠行”线上云实践占比40%。撰写下乡日记累计9800 余篇,提交体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各类实践成果5800 余篇。2021 年,1 万余名学子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参与助力乡村振兴,累计服务乡村民众23 万人次,累计形成共享微课、读书分享、调查报告、体验日记等各类实践成果3 万余份。

他们中有下乡党员先锋队,与基层党团组织结对共建,重温革命历史与入党誓词,学习老英雄张富清先进事迹,重走长征路;有农、林、水产等专业学生,将农业知识与技术带到田间地头,为乡村金融发展建言献策;有数字时代的宣传员,为农产品直播带货,开展“三农”政策宣讲、金融消保知识宣传、疫情防控视频微课;有心怀善意的乡村教师,帮助乡村留守儿童实现学习梦、音乐梦、绘画梦。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向劳动人民学习,在知行合一中历练,在田野唱响探索金融服务乡土建设的青春之歌。目前,活动已经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公益教育品牌和卓有成效的产教融合实践,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予以报道。2022年,在共青团中央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表彰中,“金智惠民—乡村振兴”万名学子暑期下乡实践项目荣获“社会实践优秀品牌项目”(如图7所示)。

为小微企业解忧

建行推出普惠金融战略之际,依托研修中心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普惠金融百万创业者、民营企业赋能等系列培训,开放“愚公学院”,定制“创课堂”,让企业主和创业者既能融资,也能融智,助力企业对接资源、优化管理、提升实力。依托“建行学习”平台创建“金智惠创”频道,推出“一带一路”“智造之光”等专题栏目,打造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在线新阵地,发布150余门优质课程,培训80万人次。依托“创业者港湾”科创孵化联动融资、融智,以金融聚合优势帮助企业发展,让创业者“充满电”,闯出更美好的未来(如图8所示)。

“从未遇到过这样的创业教育平台,直击痛点,解决所有问题,没想到一所企业大学这么敢于创新,勇于担当。”在参加完研修中心发起的“愚公学院”课程之后,一位中小企业主发出如此感慨。类似“愚公学院”这样的金智惠民课程,已经惠及百万人群,提升了小微企业主的创业自信和能力。

为乡土筑“水利工程”

建行自2020年起重点推出扎根县域乡村的“裕农学堂”,吸引全行员工及多元乡村主体参与,探索乡村教育金融赋能新模式。“裕农学堂”通过课件共享、场所共享、管理共享等方式,实现与乡村中小学、党群服务中心、乡村医疗服务站、在线学习平台的触达连接,在理论宣传、文化教育、群众关怀等方面加强互动,2531家“裕农学堂”将一方课桌安放在了偏远的田间地头。“我想上建行大学!”这是湖南最边远的龙山县靛房镇一位学生抒发的真诚愿望。建行终于圆了他的“大学梦”,这是抱憾当年没有条件上学的基层村支书的感慨。

面向涉农群体、扶贫对象和扶贫干部,建行开展乡村致富带头人主题培训、贫困农户普惠培训、脱贫攻坚定制直通培训等,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累计服务超100万人次。为赋能农业产业,联合各方建立了奶业振兴教学基地、猕猴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农田教学培训基地。例如,建行在贵州以“金融+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为农投公司和农户请来专家学者上了多堂猕猴桃种植技术培训课,聘请高校农业专家指导建立水果深加工产业,还提供从产业估值、授信放贷、农技支持到普及法律的全方位服务,解决产业扶贫中的实际困难。

从培养学生到培训村干部,建行试点启动“青年金融人才助力乡村发展千人培训计划”专项行动,面向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等在乡村振兴中承担重要作用的青年骨干和基层干部,提供金融赋能系列培训,以培育青年金融人才为纽带,将金融服务延伸到村、交易场景搭建到村、培训课堂下沉到村,用金融智慧赋能“三农”事业,助力乡村发展。

专栏4 产业扶贫有成效

财梁社区是陕西省安康市东南部的一个深度贫困村,当地没有产业,村民难找致富渠道。建行先是投资建公路,继而因地制宜引进产业,然后依托研修中心组织产业培训,把定制化课程送到田间地头。之前除了种地难寻出路的村民,不出远门就可以多一份收入。在家庭增收的同时,也避免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这种系统式、造血式的扶贫,更加有效而温暖人心。

在建行学习网络平台上,“金智惠民”“村医学堂”“裕农学堂”“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各类主题公开课相继推出,社保政策、种植养殖、疫病防治等实用知识与技能在乡间传播,“金智惠民—线上问诊”用心守护村民健康。无论是基层乡镇扶贫干部,还是普通劳动者,哪怕身处偏远山区,只需一部手机,就能接入云端课堂。数量庞大的乡村农户群体,可以在精英教育触及不到的“下沉地带”,学得一技之长,见识到更广大的世界,拥有重新规划人生的权利。

建行研修中心走过4年,名称虽改,初心未变。未来将以“智库化”为方向提升研究能力,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道路,为解决社会痛点难点问题提供智力支撑和系统方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