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为引领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0

 陆继山 郭俊华

 摘 要: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点及核心要义,提出如何以创新为引领,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多元化策略,为推动人才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创新以及资源创新优化配置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概念和基本内涵进行了全面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区别在于创新提质,创新是前提,提质是目的。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点是高技术、高效率、高质量。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具有强大的发展动能,能够引领创造新的社会生产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必须全面推动人才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创新以及资源创新优化配置。

要深度结合各地创新资源分布特点和优势,聚力打造一批科学合理、协调发展的创新人才聚集区。图/中新社 

一、以聚集、开放、激励为关键要素,大力推动人才创新

一切生产力的发展和提升,都要以人才作为第一要素。推动人才创新和发展,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务。从当前全球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和经验来看,聚集、开放、激励是成功推动人才创新的关键要素。

(一)着力打造创新人才聚集区

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抢抓人才和科技发展制高点,重点领域的“抢人大战”此起彼伏,谁能抓住吸引人才的关键要素,谁就能在相关领域迅速占领制高点。对此,要深度结合各地创新资源分布特点和优势,聚力打造一批科学合理、协调发展的创新人才聚集区,推动各类人才科学合理有序流动,促进人才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通过创新人才资源的持续聚集,不断推动生产力的跨越式提升。

(二)着力营造开放舒适的人才培养环境

从众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人才培育的经验来看,“人才愿不愿意来,来了能不能留下”,其关键在于本国本地区的人才引进政策及其培养模式是否开放舒适。所谓“开放”指的是对于人才培养的灵活性,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才发展的自由度和自主性,创新人才可以积极主动地释放自己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创新创造优势,为推动创新发展贡献力量。所谓“舒适”主要是解除人才群体的后顾之忧,尤其是在职称评审以及项目申报等方面,要进一步破除诸多门槛限制,使有能者居之,不断拓展人才参与创新创造的空间,激发创新人才开拓进取、争先夺优的动力和激情。

(三)进一步优化人才激励机制

从当前人才培养需求来看,必须创造更为广泛的人才激励环境,在诸多重点领域的细分行业内设立多元化的奖励激励机制,树立不拘一格的晋职用人导向,让更多的创新人才得到激励和奖励,进而更加有效地激发其创新活力,不断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二、以“走出去”战略为牵引,大力推动技术创新

推动技术创新必须转变传统思维,将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灵活地为我所用,以创新思维推动技术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推动技术创新的关键一环。尤其在一些关键技术“引进来”受阻的情况下,必须及时转变发展思维,推动一批重点企业和研发机构积极“走出去”,到海外技术聚集地设立研发中心,吸纳当地人才为我所用,加快壮大自身研发实力,推动技术创新取得更快进步。

(二)要大力推进万众创新

积极推动形成“万众创新”的朴素式创新模式,对于营造多元包容的技术创新环境,加速实现关键领域技术创新和突破具有重要作用。需构建一批丰富多元、面向大众的创新研发创造平台,引导广大创新群体积极开展创新创造活动,为创新成果设立多样化的奖励激励机制,为社会营造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三)大力推广企业创新成果及应用

从国内重点企业技术创新的历程以及经验来看(如华为集团),企业已经成为推动创新变革的重要力量,其原因是企业具有更加开放活跃的创新指数以及更加广阔的创新舞台和创新路径,更有利于实现创新成果转化,推动重要产品落地及其应用。必须用好企业创新这个重要平台,鼓励引导高校及科研院所支持企业全链条和全流程创新,促进企业研发成果落地见效,实现以产品应用带动技术创新的良性局面。

三、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发展模式创新

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极大促进了生产效率、产品流通、生产质量等全面提升和变革,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一)加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从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分工模式来看,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已经刻不容缓。必须大力推动产业改革,重点扶持如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对于正在开展转型的传统产业,必须制定详细的时间表、任务图,制定专门的产业转型升级奖补制度,不断激励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淘汰落后的产业产能,着力构建高效率高能级的产业发展新局面。

(二)丰富和发展商业应用新场景

商业应用新场景对于推动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丰富和发展商业应用新场景将进一步促进消费发展,激发市场活力,而不断扩大的市场也将催生更多消费新场景和产业发展新模式。以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为例,在国际国内诸多地区争相抢占低空产业发展新赛道的背景下,低空旅游这种新的商业场景不断以新的面貌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多种消费新场景迅速崛起,为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三)积极构建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产业多元协同、分工互补的创新模式将会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已经较难适应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必须因时思变。推动构建新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必须树立“以先进带动传统”的思维,首先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多元融合,比如推动新一代通信、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韧性。

四、多举措协同发力,推动资源创新优化配置

资源创新优化配置是推动生产体系和发展模式再优化和再升级的重要手段,资源优化配置对于提升劳动资料和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起到关键作用。

(一)推动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针对当前各类产业发展中生产要素利用率不高甚至生产要素浪费等情况开展深入分析研究,切实将各类产业发展和市场急需的生产要素重新调整划分,推动生产要素重置,实现利用效率最大化。

(二)推动产业门类的优化布局

着力摒弃产业发展和市场消费中的同质化竞争,推动产业重点门类以及细分领域的优化布局,高瞻远瞩做好产业未来发展规划,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例如,综合考虑城镇化发展程度、人口及市场潜力、资源禀赋等综合要素,推动工业、商业、农业以及服务业等产业合理布局、分工互补,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推动经济增长效益最优化。

(三)推进财政项目和技术资源的优化配置

协同用好财政项目和技术资源,对财政项目和技术资源分配较弱的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进行资源重组和再分配,做好项目资源保障工作。对财政项目和技术资源分配较强且尚有留余空间的项目进行一定程度的平衡,确保地区产业发展的多元化、可持续性及协调性。同时,做好优势或主导产业的保障和支撑工作,充分发挥优势产业或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

未来,在全球经济发展加速变革、科技创新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聚焦。新质生产力研究将更加关注多学科交叉整合以及社会创新发展动力等问题。同时,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对生产方式的深刻影响以及生产力与生产资料等适配性问题,将成为新质生产力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方向。

(作者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