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发展交通新质生产力

0

李玉涛

摘 要:科技创新推动了交通运输生产力的不断跃升。通过行业技术创新和服务融合创新,对交通运输全链条全方位展开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发展交通新质生产力具有广阔空间,其核心是科技创新向产业创新的应用转化。当前交通运输业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征程上,需把握好技术供给与服务需求之间的关系,尽快建立起服务需求驱动技术发展、技术发展催生应用场景解决方案的互馈机制。培育交通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交通运输业的转型升级,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发展交通生产力的主要赛道包括交通方式创新、信息技术应用和替代能源更新,二者相得益彰,呈现出明显的互补和融合态势。为加快发展交通新质生产力,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亟需围绕规划理念和监管手段,加快推进改革开放。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概念和基本内涵进行了全面系统阐释。发展交通新质生产力,涵盖工具装备、基础设施、运输服务等多个环节,涉及硬技术和软治理不同领域,需要在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核心要义的基础上,结合交通行业的技术和经济特征,形成基本的政策思路。

关键词:交通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 

一、科技创新推动交通运输生产力不断跃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回顾历史,正是科技创新推动了交通运输生产力的不断跃升。

工业革命以来的技术进步集中体现在机械上,蒸汽机、内燃机、电气化等新动力逐步应用在交通运输业中,轮船、火车、汽车、飞机、航天飞机等均是产业革命的代表性产物,对人们的出行和物流运输产生了深刻影响(见图1)。

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运输革命是喷气式飞机和集装箱的出现。喷气式发动机比较安全,易于维护,更适合远距离飞行,而且比螺旋桨更节油。喷气式飞机的出现,成为远距离运输中最具意义的革新。集装箱多式联运现已成为全球主要的运输模式。在该模式下,标准的集装箱被装上集装箱船、卡车和货运火车,从而实现了铁路、公路、运河和海上运输的有效衔接,从根本上改变并加速了运输发展进程,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既有的杂货运输。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持。集装箱运输在出现后的很长时间里发展较为缓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相应的港口设施和集疏运体系。一旦基础设施到位,集装箱运输就会迅速发展,扩张的速度视港口和铁路的基础设施水平而定。

自机械化运输产生以来,运输系统的容量、速度、效率和地理覆盖范围得到了显著提升。从运输方式转换的角度看,在以商用喷气式飞机、高速列车网络和集装箱为代表的运输革命之后,再没有出现过可以对客货运输系统产生显著影响的技术变革。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交通运输产业重新走上国际竞争的舞台。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曾预言,未来20年最重大的产业变革将在交通领域诞生。

二、发展交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从科技创新向产业创新的应用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因此,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向产业创新的应用转化。从科技创新来看,交通运输全链条全方位地参与了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一方面,运输行业本身发展出多项特定的专业技术。当一种新的交通方式取代其他方式快速发展时,往往也会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另一方面,运输是其他行业领域发明技术的应用者。运输业的发展大量采用了材料和能源产业的技术成果,运输装备在制造和操作过程中普遍采用了电力和信息技术。

就产业创新而言,交通运输商业需求的标准和方向在于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具体包括:带来全新的商业机会,创造新兴市场或客户价值;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同时提高服务质量;减少环境影响和增强韧性,特别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发展技术的关键在于通过释放价值或削减成本为企业带来效益。

在培育和发展交通运输业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需把握好技术供给与服务需求之间的关系,尽快建立起服务需求驱动技术发展、技术发展催生应用场景解决方案的互馈机制。

集装箱多式联运现已成为全球主要的运输模式。图/中新社 

三、发展交通新质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从这个角度看,培育交通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就是培育交通发展的新动能,通过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实现行业转型升级。

传统运输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通过供给方的工程建设投资来实现的。事实上,交通运输系统在许多情况下可以通过新技术应用进一步挖掘现有交通设施的潜力,而不需要大兴土木和新建投资。当今世界各国的很多交通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是以资源有限和提高资产利用率为假设前提的。无人机已经被证明非常适合在偏远地区运送紧急物资,也可使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克服薄弱基础设施带来的影响,让产品直达消费者。其商业模式之所以可行,主要是因为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可将飞机的着陆频率从四分钟一次提高到两分钟一次,在偏远地区,能大大减少对基础设施的需求;通过向出行公众提供实时信息的设施设备,可以帮助人们选择最畅通、效率最高的路线或出行模式。

随着债务风险和环保问题的凸显,亟需把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交通发展的新动能,推动交通运输业的高质量发展。从这个角度看,未来的交通运输业发展应强化“有效投资”,更加重视设施功能质量,不宜把单纯的投资规模和线路里程作为交通发展目标。

四、交通新质生产力各赛道之间呈现互补和融合态势

党中央高度重视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潜在增长动能在新质生产力中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链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基于此,发展交通生产力的主要赛道包括交通方式创新、信息技术应用和能源替代创新。

(一)交通方式内的行业技术创新

技术是历史上运输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当前全球以高速铁路、新能源汽车、各种自动驾驶运载工具、无人机等为典型代表的新型交通方式快速发展。目前关注度较高的是低空运输领域。利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运送人员和货物的先进空中交通(AAM)在全球被视为新兴的战略赛道,依托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形成的低空经济,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方向。

(二)以数字化和自动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到交通运输业,催生了各种自动驾驶技术,促进了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更加有效利用,推动了网络货运、出行平台、即时物流等运输新模式新业态的创新。货物信息的标准化,有助于通过更有效的自动化程序推进贸易便利化和多式联运。信息技术的功能体现在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效率的提升上,其收益通过交通运输的运营管理来获得。从可持续交通的视角来看,信息技术应用往往会改变机动化水平。比较典型的是,无人驾驶具有降低出行成本的效应,但也可能使乘客提高出行频率,或造成交通拥堵等问题。

(三)以能源替代更新为代表的绿色技术应用

寻求石油的替代能源,是绿色交通的重要技术发展方向。替代能源不仅涉及运输装备的燃料来源和发动机的技术改进,也可能改变基础设施的效能并创造充电桩等新建设施的需求。不同的燃料和动力技术应对不同的运输需求,电气化在不同运输领域的进程存在显著差异。纯电动或油电混合动力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小汽车和小型厢式货车领域,特别是在市内运输方面。重型卡车的电气化则面临一些挑战。总体上看,电气化已成为各类运输工具的首选。技术的进步会使电池小型化,并提供长途运输所需的电力。

综上,交通新质生产力各赛道之间呈现互补与融合态势。在数字技术、自动化技术、低碳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交通运输行业技术创新很大程度上需借助于信息技术进步和能源替代更新相融合。 

五、发展交通新质生产力需加快推进改革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发展交通新质生产力,不仅要考虑科技创新和市场需求,还要考虑政府干预和治理。科技创新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规划和监管部门有时候难以跟上技术变革的步伐,导致出现“治理真空”和监管法律法规滞后的情况,可能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发展交通新质生产力亟须围绕规划和监管加快推进改革。

信息技术应用到交通运输业,催生了各种自动驾驶技术,促进了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更加有效利用。图/中新社 

(一)完善交通行业技术和基础设施功能

推动基础设施从追求规模里程转向更加注重质量和功能,加快交通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同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配的基础设施体系。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在更大范围内推行更一体化的交通规划,加快出行即服务(MaaS)发展。

(二)构建交通监管政策体系

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破除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政府监管和补贴相互结合的政策引导下形成新旧技术相互补充、融合发展的局面,对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拥堵、安全等技术外溢问题进行监管和治理。

(三)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进一步完善客货国际运输服务,配合人员往来便利举措逐步恢复扩大国际航班,服务外贸“新三样”统筹运力保障和安全管控,推进C919的市场产能扩大和欧洲监管机构的适航认证。

(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政策管理室主任、研究员)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