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能源资源安全战略研究

0

韦东远(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摘 要: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工业革命以来,化石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但也带来了资源枯竭、气候变化等挑战。本文阐释了全球能源资源安全发展形势,以及我国能源资源安全面临的双重挑战,立足我国国情从实施能源资源安全战略、打造稳定安全新局面及开放合作新格局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能源安全;资源安全;双重挑战;对策建议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因而保障能源资源安全成为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近年来,全球能源体系因受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影响而发生深刻变革,能源资源安全供应体系正在重塑,这将对我国能源资源安全产生深刻影响。

一、全球能源资源安全面临新形势

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全球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性,也重新审视和分析能源资源安全发展新形势和新趋向。

(一)全球能源资源储量紧张

考量能源资源源头,以化石能源为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支撑了人类工业化以来两百多年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但巨量化石能源的消耗也产生了一些隐患。据挪威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CICERO)、国际能源署(IEA)、全球碳项目(GC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统计数据综合估算,截至2023年,全球消耗矿物能源资源总量约占总储量的50%以上。其中,能源消耗总量7400~8000亿吨标准煤,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约达2.35万亿吨;全球能源资源中石油及天然气的开采年限有限,化石能源资源枯竭程度正在显著加深,特别是面向未来的能源资源储备状况“难以为继”,进而给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二)全球能源资源安全供应格局面临调整

考虑全球能源资源供应格局,特别是能源资源主要产区供需与贸易格局的深刻变化,导致全球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供需格局正发生重大调整,但主要发达国家仍然以掌控能源资源的开采权、定价权及输运通道等方式,控制能源资源供应的关键环节。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国际突发事件或重大国际冲突,打破了能源资源供应的稳定性及有序性,增加了能源资源安全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了国际能源资源供应链格局的不可控性。

(三)全球能源资源安全技术可行性有待加强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能源资源领域新兴技术以及颇具潜力的颠覆性技术的不断突破,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能源科技的深度融合,不断推动能源资源与电力系统发展趋向高端化、绿色化与数智化,同时,以新兴技术融合对智能电网、数智化电力平台等所提供的平台性服务与支持,将加大数据资源安全性、平台可靠性等方面的系统性风险概率;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间歇性、波动性与随机性,及其大规模、高比例的电力并网将对原有电网系统造成一定冲击,破解能源资源安全的技术可行性需进一步加强。

二、我国能源资源安全面临双重挑战

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增加了全球能源资源安全的不确定性,我国作为全球能源资源消费大国,在能源资源安全方面面临一些挑战。

(一)国内: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

我国能源资源存在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的特征,特别是化石能源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我国能源资源较为依赖进口,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资源的外部供给提出迫切需求。同时,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人均化石能源资源拥有量仅占全球平均水平的45%,能源资源安全形势较为严峻。

我国能源资源存在对外依赖情况,煤炭、石油及天然气这些化石能源资源对外依存情况差异显著,能源资源安全风险凸显。石油、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处于高位,促使能源资源安全整体风险性加大,这一发展形势应引起高度关注。

(二)国外:国际环境重塑影响到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当前,地缘政治格局动荡、区域冲突加剧等不确定性国际环境,对全球能源“产供销储运”体系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对全球主要能源产区及输运通道安全的影响尤为显著。此外,地缘政治版图的变迁影响到关键能源资源通道安全,进一步影响到能源资源供应链的稳定畅通。此种情形下,我国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及安全性面临挑战,同时面临较大能源资源输运通道安全不确定性风险。

三、对策建议

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立足当下、放眼长远”,应从更广阔的视角,考虑未来我国能源资源安全,做好超前谋划与系统部署,积极应对未来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对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面对国家能源资源需求,强化顶层设计,制定能源资源安全战略

当今情形下,立足国情、确保能源资源稳定安全,国家层面应考虑适时部署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战略,制定《国家中长期能源资源安全战略规划纲要》,按照“先立后破”原则,统筹考虑能源资源“储产供运销(消)”体系建设,科学合理推动能源资源战略转型,构建以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为主的新型能源体系,以智能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源网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为支撑的新型电力系统,进而形成具有战略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的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战略性指引,确保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长久稳定。

(二)面对国家能源资源挑战,强化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支撑能源资源安全

立足能源资源安全视角,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相结合,从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及利用”等全产业链环节综合考虑并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依托国家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国家创新资源所打造的国家创新体系,实施确保能源资源安全的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大能源资源勘探勘查力度,提升能源资源供应能力;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绿色低碳、高效安全利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强化能源资源安全监测预警,确保能源设施及网络安全,形成以科技创新支撑能源资源安全的新局面,提升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效能。

(三)面对能源资源供应体系的不确定性风险,着力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创造稳定安全新局面

考虑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及供应输运通道情况,以能源资源供应来源的“多元化”破解来源相对“单一化”造成的不稳定性风险,化解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的矛盾。同时,开辟运输新通道、变革运输通道网络格局,提高能源资源运输安全保障能力,以确保供应链安全性稳定性。此外,增进对能源资源安全的新认知,破解能源资源安全困局。

(四)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着力强化能源资源国际合作,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

能源资源开放合作,须立足于全球视野,倡导并践行开放、公平、公正的国际能源资源合作理念,秉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多方共赢”的原则,准确把握未来能源资源合作新趋势、新需求,围绕提升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强化绿色能源资源技术创新、加强能源资源政策和制度创新等方面,稳步推进与有意愿合作的国家,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合作,以此共同营造有利的能源资源合作环境,共同探索解决能源资源关键性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提升能源资源供应多元化、互联互通的安全保障能力,进而有效回应全球各国共同关切,惠及更多国家,造福更多人民。

(作者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发展智能决策研究所研究员)

评论被关闭。